第412章 汴州决战:尘埃落定!(二)(2/3)
戎的汴州决战计划就将死于胎腹。
这才有了如今拥有了战略主动的优势,当然,对于郭戎来说,战略主动也还是相对的,只有真正干掉了剩下的几十万叛军,一切才算是尘埃落定。
谭忠的仗虽然打输了,甚至他本人都战死了,但是认真算起来,谭忠并不算一个失败者。
因为他用自己,为剩余的三位老帅探明了道路!
不仅探明了郭戎作为底牌的黑火药,甚至逼得郭戎把黑火药消耗殆尽。
探明了郭戎的底气,探明了长缨军的战斗力,探明了郭戎的战术意图和战略目标。
不仅如此可,在战败之际,他派遣了自己的亲信甄炳良,带着一万多精锐骑兵撤回了叛军主力的位置。
一万多骑兵为叛军留下了足够的机动力量,然而这还不是最珍贵的。
最珍贵的是,通过甄炳良,谭忠将他和他们的大军用命探查出来的信息完完全全的带了回来,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知己知彼了。
张绍章、仲献军、裴明仁比起谭忠略显年轻,但是也都是成了精的老将。
虽然没有准确信息说明胶东李师道和淮西吴少项出意外了,但是中原都已经彻底拉开架势了接近一个月了,还没有发现他们的任何踪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他们看来,李师道和吴少项要么已经学着韩弘带着宣武军投靠了长安,要么然就是在他们按兵不动的时间被干掉了。
此时此刻,这两种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他们手握几十万大军,对方多几万,少几万影响不大,甚至于,他们还感觉,没有这两个跟屁虫,可以分到的蛋糕还更大一些。
只不过,这个前提是他们能赢!
而对于胜利,三位老帅似乎并不担心,因为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已经足够三位老将推测出郭戎的战术目的和战略目标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戎的计划也是阳谋。
那就是用汴州吸引住自己河北军的目光,肃清了大唐后背的隐患之后,把自己三人率领的河北军的主力困在河南地。
然后,利用大唐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彻底把自己这几十万河北军的主力消磨殆尽。
对于郭戎的这个赤裸裸的阳谋,三位老帅也不得不说一个服字,对于郭戎本人,三位老帅也给出了年轻俊杰,假以时日前途无量的评价。
这评价看起来不低,但是这种话从对手口中说出来可就不是这么一个意思了。
就如同曹老板评价刘老板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评价孙权的时候,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一般。
因为,彼时,在几位叛军统帅的眼中,失败,怎么可能会失败,虽然谭忠死了,但是河北方向依旧在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补充兵力和资源。
去掉谭忠带走的那十万人,剩下的兵力依旧是三十多万,依旧是两百人口的飞龙骑脸局面。
两百人口,飞龙起来,再加上已经被谭忠测出了对方的战术目标和战略目的,至少张绍章、仲献军、裴明仁想不到自己会怎么输。
只不过他们只注意了郭戎的战略和战术目的,而忽略了郭戎一战正面击溃十万卢龙精锐所表现出的硬实力。
当然,也许他们注意到了。
但是三位老帅认为他们的也是阳谋,只不过是在几十万大军优势下的阳谋。
他们沉浸在了自己氛围之内,沉浸在两百人口,飞龙骑脸的优势之下,挥师东进,干掉那位郭戎,然后回师,拿下汴州……
理想很丰满,但是先是很骨干,大局东进的叛军迎头撞上了被郭戎预留下来的长缨军。
初临战场,一连三天的血战,并没有让他们警醒,三万人的战损在他们的眼中如同九牛一毛。
然而好不容易拿下第一座营地,又来一座,还是一如既往的防守强度之后,他们知道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谭忠传递来最重要的信息。
再一次同甄炳良的口中听到了他们已经听过不止一次的事情之后,这三位同帅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干不掉郭戎的这支兵马,被干掉的就只能是自己。
静静站在营门,望着对方显得残破的营地,裴明仁带着苦笑摇了摇头。
“还是老谭的眼光毒辣啊,”一边说着,裴明仁眯着眼睛死死的盯住了对方已经升起炊烟的的长缨军兴盛大营。
“可惜了,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听老谭的判断,带领大军直接东进,浪费了这么多天,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
说着说着,裴明仁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
这一刻他反应了过来,他早就读出了谭忠的想法和目的,但是他不愿意去听或者说,他嫉妒谭忠在卢龙军中超然的地位。
原本他还想着是不是要再保存一下实力,让魏博和成德多出点力,但是这一刻,一夜没睡,眼睛里全是血色的裴明仁感觉自己脑子里变得异常清明,再保存实力,再勾心斗角,自己只能死无葬身之地!
“下令,进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更新章节〖第412章 汴州决战:尘埃落定!(二)〗地址https://wap.xbqg9.net/71/7196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