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庙号(2/3)
全力,到时候恐怕又是一场灭国之战的规模。”
“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灭国之战则更不是儿戏,这关系到我大唐和吐蕃未来数百年的国祚,绝不是一兵一卒,一朝一夕能决定的。”
“昔年香积寺之战叛军精锐损失代价,然收复两京之后,又过了整整六年才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臸
“眼下,河北、辽东叛乱的规模远不及昔年的安史之乱,但是要彻底评定河北、辽东也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
“既然是灭国之战,只靠十几万禁军是不够的,更何况现有禁军的相当一部分职责本就是守卫长安,守卫关中,所以扩编禁军,强化边军是必由之路。”
“平定叛乱之后,选拔新卒,编练新军,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不够,选拔,编练完成……”
“在有,数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关中、河南、河北距离江淮本就不远,还有大运河可以运送粮草,但是为了保证汴州决战的进行,被征发的民夫和壮丁依旧超过五万,加上被征召的藩镇兵,负责后勤运送的人员甚至高达十五万……”
说起对于河西的反攻,对于吐蕃的全方位进攻,郭戎的状态瞬间进入巅峰。
看着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的讲述的郭戎,吴少雄不得不承认,太上皇李诵在看人的方面实在太准了。
就这样,一个说,一个听,一刻钟之后,郭戎将自己脑海中的平的身上因为太上皇离世带来的阴霾和阴郁荡然无存,直到……臸
“大致就是这样,三年守孝期可以把所有的准备做好,等到三年守孝期一过,立刻向陛下请旨出征,突进河西的同时,彻底将吐蕃人打垮……”“这个,大将军,三年守孝期是?”
“啊!”
吴少雄的话让郭戎直接就是一个愣神,虽然不知道吴少雄为什么问这个,但是郭戎依旧老老实实说道。
“太上皇……先皇驾崩,不是需要守孝三年么?”
还没等郭戎的话说完,仅仅这个守孝三年出口,吴少雄的脸上挂上了一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坏笑。
看着吴少雄脸色不太正常的笑容,郭戎也有些不太自信,看着吴少雄笑而不语,郭戎只能自己开口。臸
“吴先生,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谁跟你说的守孝服丧三年啊!”
“啊!”
这一次郭戎彻底懵逼。
“服丧三年,那是子女……而且就算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
吴少雄在中军大帐中,给郭戎来了一场,现场版本的华夏古代服丧礼仪大讲堂,听得郭戎是一阵懵逼。
“算了,在安西的时候,朝不保夕,恐怕也没人会给你讲这些东西,等来到中原之后不是练兵就是在打仗,你不知道也算正常,只不过……”臸
转念,吴少雄想到了更多的可能。
“按道理来说服丧期间有很多东西不能动,就比如不能兴兵,但是这些东西并非绝对,以服丧之名,行哀兵之势,或许有瑕疵,但是在危急存亡的时刻似乎也没人能指责什么,如此说来……”
说着说着,吴少雄突然就想到了一个可能,他能想到的东西,李诵肯定也能想到,如果这是李诵计算好的,那就太恐怖了。
“吴先生,您说只不过什么?”
“哦,没什么,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是想让全军佩戴黑纱或者白纱三年,等到三年之后,对吐蕃用兵之时再拿掉,以期破釜沉舟吧。”
“额,是的,这个……”
“很好,我相信先皇也会赞同你的计划!不知道大将军还有何吩咐?”臸
“额,这个,吴先生,陛下通过正式的公文,向我征求太~先皇的谥号和庙号的参考……”
“哦,这个陛下确实会召集重臣商议,以大将军的地位和大将军和先皇的君臣关系,陛下确实会询问大将军的看法,虽然未必会采纳,但是肯定会在陛下最终的考虑范围之内,还需要大将军认真考量,不知道大将军准备如何应答?”
“这个,吴先生,庙号、谥号这些到底是什么……”
好家伙,看着一脸扭捏的郭戎,吴少雄大讲堂再次开课。
“……功过是非……,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太?”
“我朝已有太宗,太祖……”臸
“中?”
“高?”
“大将军不要想了,这些我朝历代先皇已经使用。”
然而唐代的皇帝实在太多,“太”、“高”、“世”、“中”等最常用的几个庙号已经被使用完毕,以至于德、代、宪等一系列庙号都是有唐一代才开始使用。
苦思冥想之后,郭戎隐隐约约的记起了有明一代的“仁宣之治”。
“仁?算了,不合适。”
然而,这个仁刚刚出口,郭戎自己就摇了摇头,太上皇他老人家什么都好,但是就凭借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更新章节〖第390章 庙号〗地址https://wap.xbqg9.net/71/7196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