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目标:汴州(1/2)
元和四年,。
吩咐罗中文带领整个参谋团和军官团,将安信息汇款总、整合、梳理,完成梳理之后在侦察营和工兵营的协助之下完成最新地图的制作和沙盘的制作。
而过郭戎自己,带着自己的卫兵在营内溜达,他需要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好好梳理一下,同时也需要缓冲一下太上皇离世对自己的影响。
临近傍晚,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朱庄附近的长缨军大营中响起了隆隆的鼓声,聚将鼓响起,营地中所有校官以上的军官迅速向着中军大帐集结。
听到太上皇离世的消息,长缨军内所有的军校的反应和郭戎如出一辙,整个军帐都险些被掀翻。
紧接着,罗中文开始按照所梳理出的信息对长缨军离开长安之后,关中、长安、陇南、陇西、剑南的情况进行介绍。
“刘辟的反叛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危机,不仅使得我大唐天府之国不战而落入敌人之手,更使得对方获得了突袭关中最为可能的一个方向……”
“……大散关虽然失守……六千右卫将士……”
“……获得了消息之后,羽林军的侦察兵第一时间出击,太上皇定下……”
“……这一仗,太上皇和张取义将军将指挥权交给了裴植……“
“……对方的数量确实众多,但是长途行军之下难免疲惫,……”
“……裴植这一仗打的非常聪明,充分利用陈仓道北端的地形,……”
“……喇叭形……兵力很难展开,再利用所携带的大量说的不紧不慢,然而蒙乾却有些着急了,没等罗中文说完,直接开始询问。
“那么现在,裴植呢?”
“蒙中郎不要着急,在开战之前太上皇和裴植、张取义将军已经做了妥善的计划,击退了敌军之后,张取义将军和裴植分兵。”
“张取义将军带领此战的伤员、战死士卒的遗骸,部分后勤兵,以及太上皇的灵柩,从水路,在渭水水师的护送之下返回陈仓,和张光朝将军率领的四卫禁军共同守卫陈仓。”
“裴植率领剩余能战之兵坚守后路,掩护张取义所部登船之后,领剩余了近六千人马继续向西进发,进驻大震关,接管大震关的防务。”
听着罗中文的叙述,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位置,不止一个人眉头皱起,盯着地图喃喃自语。
“大震关?陈仓?大散关……,罗参谋长,大将军,这个部署……我怎么觉得怪怪的,好像不太符合常理……”
郭戎点了点头,肯定了李焱的话,同时从罗中文的手中接过了军议的掌控。
“没错,就是这个布置,这是太上皇从一开始就设定的布局。”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太上皇他老人家不懂军事,但他懂得人心,他更知道现在大唐的底子还不够厚!”xs
“集中一个方向,或许可以争取完胜,但是如果想要东、西,两个方向同时重拳出击,只能让局面彻底陷入被动。”
“只不过,我们出征的时候,吐蕃人到底采取什么样的阴谋诡计我们尚未可知,在威胁未知的情况下,太上皇自然不敢让我带走太多的精锐。”
“为了确保长安和关中的安全,太上皇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了关中,力图以不变应万变,事实证明,我们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禁军的兵力虽然分散开来,但是分别守住了进入关中的重要路径,虽然最后大散关还是失守了,但是非战之罪。”
“如果没有右卫拖延了敌军一天的时间,敌军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突入关中,反唐联军十万大军突然杀入关中……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裴植和太上皇之所以在坚守陈仓和冒险主动出击之间选择主动出击,就是为了最大可能的降低关中的威胁。”
“吐蕃人,在尼玛巴扎率部突袭大散关进攻关中的同时大规模进攻秦州和原州,目标很明确就是陇山防线上最重要的两道关口,萧关和大震关。”
“萧关方向,前有朔方军的主力,中有禁军精锐坚守,后方泾州、陇州也还有太子殿下率领的精锐作为后援,并不需要额外的担心。”
“但是,秦州正面已经确定是吐蕃人的主力,其兵力超过二十万,还携带大量的攻城器械,如果让正面的吐蕃主力和陈仓道方向突出的偏师合力之下,大震关一旦失守,吐蕃人的两支兵马就可以连为一体,到时候,再想把它们赶出关中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可是,大将军,这只是太上皇……,太上皇的想法,还有……”
“抵达陈仓道之前,太上皇就已经完成了遗命,等陈仓道之战结束之后,在第一时间被张取义送回了长安。”
“在长安的公卿、宰府关于太上皇的设想和计划争论的非常厉害,而这也是军报和最后的决定这么才抵达的真正原因。”
“但是好在最后陛下选择支持太上皇的判断和决定,而且,还对太上皇的计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眼神。”
说到这里,郭戎停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更新章节〖第387章 目标:汴州〗地址https://wap.xbqg9.net/71/7196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