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战(二)(3/3)
大唐为血肉饲养自身的家伙。
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前将拥有大量蜀地番兵的剑南北道分割而出,还很可能提前削弱了对方的举动,否则如果没有剑南北道的组合,反唐联军直接从剑南道北上,偷袭陇南、陇西后方,那才可能导致整个战线的瞬间崩溃。
当然,更重要的是,到了这一刻,李诵认为自己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做得了,除了做为最后的一次人形擂鼓。
从反唐联军后方主力的位置再向后,则是有南诏番兵、剑南、吐蕃骑兵组成的杂牌和辅兵,而从这个位置再向后不到五里,陈仓道最北端临近渭水喇叭形的区域开始陡然收紧。揆
只不过,就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在对方战阵后方,依旧有大量身材矮小、步履蹒跚的兵马源源不断的进入这里。
整个战场从羽林军最外端宽度达到了五六里,而在反唐联军掌握之下喇叭形的最里面宽度只有三里不到,而整个战场的长度,则达到了整整十里。
虽然研学过兵书,研究过兵马,但是太上皇李诵不懂军事人尽皆知。
饶是对军事完全不懂的李诵,从战场的形势和最前方八牛弩小型战阵的动向来看,吐蕃、剑南、南诏联军也在凭借人数的巨大优势,正一点一点的将长缨军的战阵向后方临江的方向逼退。
而且从战场的遗迹来看,后退的速度虽然很慢,但是一直在进行,从李诵的判断来看,这一点一点的退却甚至可能持续了一个时辰。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况似乎愈加的对羽林军不利。
李诵不知道裴植的安排打算,他也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将军,他相信自己的士兵,他相信自己一手重建的大唐禁军可以战胜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邪祟,护佑大唐重新走上巅峰,真正实现郭戎曾提出的那个想法:太阳无论何时都不会在大唐领土上落下。揆
所以手持千里镜的李诵,依旧选择静静的等候在这里,等候自家将军的命令。
与此同时,在距离李诵十里之外的地方,吐蕃、剑南、南诏联军中枢的地方,年轻的尼玛巴扎也在叹息。
“对方禁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太强了,区区六千人不到,硬抗着近我们近三万精锐的进攻,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那是当然,不过,我恐怕他们也就到这里了,六支千人队已经投入了五支,等到第六支也投入的时候,就是他们的死期!”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更新章节〖第379章 太上皇的最后一战(二)〗地址https://wap.xbqg9.net/71/7196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