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大唐的米不养混吃等死的勋贵

身披三层甲的重步兵在战场上几乎是无敌的,但这也只是几乎,而不是绝对,更重要的是这要分面对的是谁。

强弓,劲弩都很难让他们直接倒下,但是不代表所有的远程武器都不行,比如,宣布了平叛的计划、步骤,以及后续的安排之后,今天的朝会进入了尾声。

而这时候,起身的李纯,第一次从文武百官的眼中看到的那种,昔日他们对父亲李诵充满了畏惧和敬仰的目光。

宣布了太上皇的敕令,收拾了朝中的不安定分子,镇压的被引诱到长安的反贼,公布了对于长安、对关中、对吐蕃入寇和河北叛军下一步这个方针,整个朝堂之上终于只剩下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凝聚全部的力量和吐蕃人决一死战。

随着朝会结束,三省七部九寺七监一台,大部分官员回到了位于皇城之内的府衙之中,继续办公。

而剩下的部分人就比较倒霉了,因为他们的府衙和办公地点是位于皇城之外,比如,位于本务坊的国子监六学。

虽然本务坊距离皇城只有一墙之隔,但是在长安城内平叛完成,反贼彻底的肃清之前本务坊和长安的宫城城门都不会打开。

对于这部分人,李纯肯定不会让他们闲着,一篇对于吐蕃的檄文,成为了他们的任务。

倒霉蛋不只有他们这部分文人。

参加朔望日朝会的并不是人人都有职务,比如那些有爵位和散官职,但是没有事职的勋贵。

当然,用倒霉蛋称呼这些没有事职的勋贵并不完全准确。

从太上皇掌权以来,但凡主动彻底臣服了太上皇的勋贵们已经在禁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重新成为了唐帝国的重要一部分。

以如今大唐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以太上皇、皇帝求才若渴的表现来看,这些旧勋贵没有事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受信任,不够忠诚!

按道理来说,在这一次故意营造的局面之内,他们也可以选择成为谋反集团的一员。

然而,不知道是吸取了教训,看出了大唐光明的未来,还是已经被太上皇收拾的彻底没了脾气,面对刻意营造出来的危如累卵的局面,这部分旧勋贵既没有参与谋反,也没有鼓吹迁都退让,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子侄送到了军中。

这一点,也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忠诚。

无论之前他们做过什么,但是这一次他们做对了,至少在李纯的心目中,他们被列入了可以信任的对象。

对于李唐的皇帝来说,大唐的土地虽然多,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大唐的勋、爵位虽多,但是没有一个是让他们混吃等死的。

大唐的勋贵不是养闲人的,既然享受了勋、爵带来的利益,自然也需要与大唐共进退。

既然通过了忠诚的考验,那么就到了对他们委以重任的时候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更新章节〖第374章 大唐的米不养混吃等死的勋贵〗地址https://wap.xbqg9.net/71/7196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