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服(1/2)
李木秋也算是生的相貌堂堂,怎么看也像个佳公子,若是口袋里多些钱,就是那诗中描述“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风流人物。
林文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翩翩公子,笑道“李兄,今日待怎么说。”
李木秋这些日子混迹在军中也已然知晓这伙人不是山贼,竟然是大宋的遗民,聚兵在此不用想便知道行的是什么勾当,李木秋倒是有些迷茫了,毕竟前朝大宋亡国不久,蒙古人也没搞什么文字狱一类的,所以怀念故国的声音不断,李木秋也非没有感触。
李木秋沉默道‘事情已然至此,小可还有什么好说的,闭目待死耳。?”
林文道“你就这么终于蒙古人?欲为他们死?那你这般做他们可知晓,可领情?”
李木秋听罢脸部一阵抽筋,痛苦之色顿显,只是不做声。
林文冷笑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待我等汉人好不过鹰犬,不好为猪狗。不说历来汉奸身后名如何,即便其在生之时也未必快活,李公子大好人才怎可如此。”
李木秋嘶声道“那我能怎办?”
林文冷声道“待罪立功。”
李木秋嘶声道“蒙古如今势已成,如何能撼动。”
林文淡淡的道“蒙古铁骑确实厉害,灭国数十这不是吹出来的,可那又如何?难道蒙古没有败过,我听闻当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金国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沐浴易衣,誓决一死战,率忠孝军四百骑力战,破蒙古兵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参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捷,这是金蒙战争以来金朝打的第一次大胜仗。陈和尚论功第一,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时名震朝野。陈和尚和他率领的忠孝军为诸军所倚重。正大七年,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陈和尚随平章政事完颜合达,副枢密使移刺蒲阿救援,他率忠孝军为先锋,击败蒙古军,解卫州围。正大八年,蒙古速不台部攻陕西,兵至潼关,他率忠孝军往救,大败蒙古军,追至倒回谷。陈和尚在获释后的四五年间,屡立军功,官至御侮中郎将。这你可曾听过?”
李木秋道“完颜陈和尚为金末大将,这个小可自然是听闻过。”
林文笑道“陈和尚在时为蒙古鼎盛之时,尚且有人可用四百破八千,蒙古如何不可战胜?蒙哥是怎么死的?襄阳坚守了多久?蒙古今日武力如何,不过依仗汉人罢了,当年的完颜金国就是今日的蒙古,又有什么可以惧怕?”
李木秋冷然道“大人所说的不错,可是如今的大宋朝廷还所剩什么?”
林文昂然道“人心,当年秦亡楚后楚又有什么?不可一世的大秦是如何亡国的?只要有我等在,项羽,刘邦的故事照样可以重演。”
李木秋道“秦末,隋末的时候天下是如何?那是分崩离析,英雄所以得志,今日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蒙古大业已成,短时期内不可撼动。”
林文淡淡的道“天下真的大定了吗?那何来民分四等?”
元庭为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是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和歧视。一方面,投降蒙古贵族的上层汉人仍能得到较高待遇;另一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蒙古族平民依然是被奴役的对象。但同时,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大元还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甚至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大元的重要官员。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主要指蒙古族。色目人继蒙古人之后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汉人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南人为第四等,指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
大元朝这个著名的民族政策,李木秋身为读书人不可能不知道,但是这个政策太过可笑,太过失策,李木秋深明其中弊端,所以做声不得。
林文道“这样还会大定天下?天下万民如何得诚心归附,刀压迫的安定
不是真正的安定,有人欲起如何无人响应?”
林文接着道“还有虽然早在元成立前的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攻占中原后有位大臣提出将当地汉人驱赶后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的大牧场。但成吉思汗的谋士契丹人耶律楚材以可以向汉人征收大量税收为由强烈反对这个计划,因而该提案没有实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在消灭宋朝前,统治者忽必烈为了方便管治中土,就已在中土开始行汉法,将中国的大都作为首都,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例如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中国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公元1282】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服〗地址https://wap.xbqg9.net/7/727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