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争论(3/4)
首先摆理由讲道理:“现在激化矛盾有什么好处?我们像英国人一样不顾大局,唯一造成的后果就是让欧洲人民失望而已。当前各国人民是一心期盼着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尽快的赢得胜利,希望看到盟国之间携手同心……他们反对什么?反对帝国主义式的扯皮,反对制造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像英国人一样没节操的使用卑鄙手段进行还击,看似是很爽快,但实则是会让对我们抱有无限希望的欧洲各国人民失望。他们会认为苏联和英国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新帝国主义。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未来的革命斗争吗?”
实话实说,李晓峰并不认同自己的说辞,他一直都是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人,让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实话实说他真心是很想报复一下英国佬的,但是一则斯维尔德洛夫已经抢在了前面,二则他十分了解小斯这么宣扬大报复思想的实质是想干什么,第三也是为了实现他之前制定的长远规划。所以他决心忍下这口气。
而上面那些废话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就是用来堵斯维尔德洛夫嘴的东西,当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么容易堵住的,他反对这种说法:“怎么能说是报复呢?我不过是主张合理合法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已,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欺负上门不还手才是对的?”
李晓峰也不客气,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张就是报复!就是针锋相对的制造矛盾,我们应该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谓‘丰收号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动都是报复,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举措!”
那么这两个人究竟谁胜谁负呢?这还真不好说,因为双方的支持者几乎打了个平手,理智派和冲动派在中央的数量竟然差不多。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平手,毕竟李晓峰之前在中央是占有一定优势的,而现在实际反映确实平手,很显然,在丰收号事件上中央更趋于冲动。而这一现象让斯维尔德洛夫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逐渐扳回劣势的表现,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必然将彻底地占据主动。
不过这场争论最后的结果还是斯维尔德洛夫输了,因为列宁支持李晓峰的主张,导师大人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纷争:“我们之前因为b29的事件同美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而现在因为丰收号事件又要同英国发生大的纠纷,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从而形成一个反苏的联盟。现在卫国战争还没有胜利,我们还迫切的需要美国的物资援助,这个时候翻脸不认人,不好!”
导师大人的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维尔德洛夫不服气也没有用。当然,刚才说了,小斯也不沮丧,他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得分了的,争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持,这一次不过是列宁有些老糊涂了,胆子太小才让某人得意。想一想,连某人都要借助列宁的势力才能压过他一头,这不是充分说明了他的路线是成功的吗?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宁的支持,他也很难压倒某人。
反正斯维尔德洛夫是很有些高兴和得意的,只不过也仅仅只有他才会那么乐观。托洛茨基就一阵见血的说道:“这不是斯维尔德洛夫反败为胜的开始,这一次的平手不过是党内冒进势力的一次冲动而已。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冒进势力将会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断还是相当准确的,当苏联政府准备拿出切实证据反驳英国就“丰收号”事件的不实言论时,罗斯福的一封长信就摆在了******的案头。
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无非是老总统觉得当前这个势头不对劲,盟国内部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闹得风风雨雨,这是不符合盟国的根本利益的。在轴心国和法西斯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盟国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反法西斯而不是窝里斗上。老总统希望苏联政府保持克制,不要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处理“丰收号”事件,希望双方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这封信来的时机太巧了,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就在苏联准备反击的时候来,其意味还是很明确的,恐怕是美国人收到了什么风声,知道了苏联手里有能狠狠打脸的东西,为了维护盟国内部的所谓“团结”,不得不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给苏联施加压力,让苏联高抬贵手。
当然,说白了还是为英国人解围。从这一点上看,美国人的偏向性是暴露无遗,在英国和苏联之间,美国人恐怕还是更喜欢英国一些,之前那些貌似公正的做法实际上也不过是维护他自身的利益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就必须多掂量了,不说像斯维尔德洛夫所言的那样疯狂的去报复,就是像李晓峰所言的那样有理有据有节的去斗争都有难度,因为不管怎么说都要给美国人面子。当美国人明明白白表示出自己的倾向性之后,哪怕是最头脑发热的激进派都必须考虑美国的影响力了。
所以一瞬之间苏联国内的激进派就有些怂了,再也不提什么报复和教训英国佬了,反而主张克制。这一波节奏直接就给斯维尔德洛夫搞懵了,面对下面墙头草的反水,他显得顾虑重重。因为他实在太看重这些墙头草了,以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兵在1917】最新更新章节〖522 争论〗地址https://wap.xbqg9.net/6/6886/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