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螳螂捕蝉(1/2)
快速找到本站请搜索: 【】深夜,刘星躲在考古研究室外,偷偷凝听着专家组们的机密研究会。 透过门缝朝室内瞄了瞄,创造专家组共有四十多人,除了王泰然、胡安教授、赵聪博士等人外,还有一些陌生的面貌,其中有几名是来自御风学院的著名教授。 令刘星意外的是,鉴书大厦的吴国坤主任和天海市公安局局长也来了。 过往一个月里,专家组对38种《书墓笔记》书页排序方案进行筛选,已经排除掉了其中33种,只剩余5种。 于是,专家组认为第二座书墓埋躲的地diǎn可能有5个,分辨是:花都的花山,宁州市的鱼乡镇,西峰市的多亚斯格沙漠,平阳市的观月山脉和天海市的街。 今天,专家组筹备对5种可能性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断定书墓的埋躲地diǎn。 “我认为花都的花山可能性最高。”吴国坤主任说道,“花山地形多变,草木茂盛,埋葬书墓最不轻易被创造。” 胡安教授说道:“要论地形多变,平阳市的观月山脉更复杂,更难寻。” “我感到最轻易被疏忽的处所,就是最有可能的处所。”赵聪博士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古至今,很少有书墓是埋在沙漠里的,因此,第二座书墓极可能逆其道而行之,就埋在西峰市的多亚斯格沙漠之中。” 沉默片刻,王泰然开口道:“我倒感到天海市街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书墓笔记》第38版的剧情我仔细看过,情节非常流畅,几乎无可挑剔。” 吴国坤主任有不同的意见:“王老,街可能性应当是最小的。街以前是一条大运河,旁边都是公路,哪有处所埋葬书墓?难不成埋在大运河的河底?” 王泰然提示:“并非不可能。御风山的书墓就是埋在湖底。” 专家组各抒己见,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信息有限,大家的意见始终难以同一。 对于书墓的埋躲地diǎn,四十多名专家被分成五个阵营,5个地diǎn都有相应的支撑者。 讨论了几个小时,专家们都无法说服对方。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五个地diǎn都有可能埋躲第二座书墓。”吴国坤主任提议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启动一个‘淘书打算’,五个地diǎn一起找?” 众专家交换了一下意见,多数表现同意。 王泰然补充道:“五个地diǎn的总面积相加起来,超过10平方公里,工作量非常大。淘书打算要履行的话,恐怕需要借助大众的气力。我认为可以考虑成立淘书队,让大众自愿报名,并由读书同盟同一治理。” 胡安教授赞成道:“王老的想法不错,淘书队是比较合适的方案。每一支淘书队都配备专业的考古职员以及书棺探测器。假如淘书队能够找到书墓,读书同盟可以给予2000万的高额嘉奖,激发大众的淘书热情。” 众专家持续讨论着,门口的刘星听了一会,大致听明确了。 这群专家研究了一个月,还是无法断定第二座书墓的确实地位,只是把领域缩小到五个地diǎn,其中包含天海市的街。 这五个地diǎn的总面积依然十分宏大,专家们决定成立专门的淘书队,进行地毯式搜查。 刘星现在已经知道书墓就在街的领域内,他对其它四个地diǎn不感兴趣,对淘书队同样不感兴趣。 他唯一感兴趣的,是淘书队里配备的专业书棺探测仪。假如能弄一台探测仪,那么寻找书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怎么样才干弄到一台书棺探测仪呢?” 刘星正想着,这时,研究室里就涌现了一台书棺探测仪。 只见赵聪博士从一个保险箱里取出一台玄色的仪器,仪器呈木棍型,就像一根大型的手电筒,长约一米。 “赵博士,这根黑棍就是书棺探测仪?”吴国坤眉头微皱,用异样的眼力打量着眼前这根玄色的长棍。 “不错,它的名字叫‘超磁微纳探测棍’,简称‘书棺探测棍’。” 赵聪博士把黑棍放在桌面上,先容道,“过往半年,我们对御风山书棺的材料进行重复检测,创造一个奇怪的现象,书棺的这种材料能够吸收超磁微纳无线波。根据书棺的这个特diǎn,我们研发了这根‘超磁微纳探测棍’。它能够朝地底放射出超磁微纳无线波,假如底地下有书棺的话,这种无线波就会被吸收,到时,信息就会反馈到地面上,我们也就能知道地底下是否有书棺了。” 众专家恍然大悟,胡安教授顿时来了兴趣,说道:“有了这根探测棍,寻找书棺岂不是变得很轻易,只要拿着探测棍在地面上测一测,就可以地底下有没有埋葬书棺?” 赵聪博士diǎndiǎn头:“不过,这种书棺探测棍技巧含量非常高,制作本钱大约要200万,目前总共只制作了一根。” “1根?”胡安教授眼睛一圆,“只有一根有什么用?我们要探测的面积有10平方公里,至少需要1000根!” 赵聪博士解释:“要批量生产也可以,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一根本钱价是200万,1000根就是20亿。只要有钱,立即投进生产,三个月内就能拿到成品。” “20亿?” 众专家一阵愕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假如真要批量生产书棺探测棍,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书眼】最新更新章节〖第060章 螳螂捕蝉〗地址https://wap.xbqg9.net/6/65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