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差事(2/3)
好,中原地带不少御驾亲征经过的富庶城镇,掘地三尺也没有个“偏僻之地”,只能让大批的百姓外迁,然后人为的制造出理想的行宫,>
这百姓的安置费用就是不少的一笔,再加上偏僻之所无疑要增加卫戍,又是一份开销,最后虽说皇上的话是不铺张,但谁也没有两个脑袋去试验一下这话的真假,把“偏僻之所”稍微整顿的像模像样,还是成堆的银子扔出去,这粗粗算来,反而比以往耗费更甚。>
“王兄,你刚从临洮府界探查而归,具体前线辽军的情况,你就跟我们详细的说一说吧。”>
崇正皇帝穿着一身金丝软甲坐在殿中首座上,胸前的那条五爪金龙显得熠熠生辉,>
蜀王高由弘应声而起,朝着皇上一拱手,>
“是,陛下。”>
他信步走到一旁的西本战略图旁,边用手指着图上的山山水水,边对在座的诸位说道:“诸位,目前辽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临洮府,将我军压制在府界以东莲花寨的位置。”>
“莲花寨现在可还在我们手中?”>
崇正关切的问道,>
“皇上,目前我军还在与廖指挥使一起与辽军做激烈的争夺。”>
站起身说的话的,便是接替被杀的王承光,新上任甘肃边镇总兵的汪国远,他口中所说的廖指挥使,就是大夏朝颇为有名的大胡子将军廖瑛,现任的陕西都指挥使。>
“哼!”>
崇正对他的说法,显然不是很满意,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震得小几案上的黄纹瓷盏都跳了两下,>
“争夺争夺,从我刚来你们就在争夺,夺到现在,连河州也丢了!”>
“末将失职,可是皇上......”>
汪国远一脸憋屈的表情,还欲要辩解着什么,就被崇正皇帝挥手打断了,>
坐在一旁的五军都督孙德璋颔首微偏,递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汪国远才缩了缩脑袋,不再言语。>
崇正一指站在地图旁的蜀王,>
“王兄,你接着说吧。”>
“是!”>
蜀王继续说道:“目前我军已经探明,辽萧太后已经从辽都上京赶到了西北军中,由元帅韩光德指挥全军近十二万余人,已经对兰州城的西北面完成列阵包围,与汪总兵和廖指挥使争夺莲花寨的,只是韩光德麾下拓跋显部的两万余人马。”>
崇正一听辽军只有十二万余人,转头问向五军都督孙德璋道:“孙帅,我们此番随军将士近五十万人,数倍于敌,为什么还要退守在这兰州城里?任凭辽人肆意践踏我临洮百姓?”>
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将军孙德璋起身回禀道:“皇上,战场的形式瞬息万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哪怕是最细微的节气变化,都有可能左右胜败,兵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虽然我夏朝兵多将广,但多年不经战事,而辽人本就是草原民族,弓马娴熟。再加上他们与西域诸国也是冲突不断,军中皆是百战之兵,所以不容小觑啊。”>
崇正没有应声,脸上已经有些不悦之色,>
他知道自己在兰州,导致下面的将军总兵们都有些畏首畏尾,恐怕有失,所以用兵不得不以谨慎为上。>
但是他们不知道,崇正御驾亲征的那股子热情早已经绵延十数日的对峙磨没了了,西北苦寒,惠妃又留在了西安,所以这位老皇帝已经萌生了退意,>
但是御驾亲征是他提出来了,又抹不开面儿说要临阵退缩,所以他很想打哪怕一场小胜仗,也好让自己有个台阶下,然后就躲西安或者回京去,既放开了将领们的手脚,又让朝中的御史无话可说。>
“报!”>
门外传来了一名小校的通禀声,>
崇正朝着蜀王点了点头,蜀王会意的走至帐外问道:“何事禀报?”>
“四川按察使司有急函面呈圣上。”>
蜀王疑惑的接过那小校双手端起,系着黄绸的奏章,>
难道是四川出事了?>
“王兄,何事奏报?”>
蜀王应声将手中的卷筒递给崇正,>
“皇上,是四川按察使司呈上来的。”>
装着奏折的卷筒上系着的这根黄绸,说明了卷筒内公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崇正拆开转筒,把里面的奏折打开看了看,然后皱着眉头丢给了蜀王,不耐烦道:“天天就是这些烦心的破事儿,一件件的往朕身边丢,他们自己就没有主见吗?悔之没有带李进前来,不然这些事情安排他处理就好。”>
蜀王打开奏折一看,差点没把冷汗惊下来,>
四川按察使弹劾四川都指挥使曾子仁欺压百姓、调戏民女、滥用私刑,弹劾成都守备将官安逸擅自调动绿营、截杀曾府家眷、重伤代理都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布衣天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一章 差事〗地址https://wap.xbqg9.net/50/5013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