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下江南(2/3)

个人。第一个是唐坰,他想上位,赵顼与韩琦斗法时,及时上书,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于弱,非失之强,韩琦喜,留之秘书省。现在看到王安石能真正得势了,又及时上书,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

如果真将司马光与文彦博斩了,保证天下太平了。

但以宋朝的制度能斩吗?若是能斩,当初赵顼就将欧阳修斩了。

不过王安石很喜欢。荐为御史。然后王安石会很很很地喜欢……

宁州通判邓绾上书时事十条。又说。陛下得伊吕之佐(吕,吕尚,姜子牙),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王安石看后很高兴,便立即让赵顼召到京城述职。赵顼问,识王安石否。

邓绾道,不识。

赵顼道,今之古人也。又问,识吕惠卿否。

邓绾道,不识。

赵顼道,今之贤人也。

邓绾退,这几句对他得到太多信息了。于是立即拜访王安石。

这时曾公亮已罢相,若是王安石将两个首相架空。陈升之倒也罢了,但只剩下他一个首相,王安石继续将他这个首相架空,矛盾更加激化,加上新任枢密副使冯京也排斥变法。正好王安石致斋日,不当值。于是陈升之与冯京二人将邓绾又调回宁州做了知州。

你到京城来一趟,便升官了,还要如何?

邓绾感到奇怪,要知道王安石此时在京城最缺少的就是附庸他的大臣,为什么又将自己放到了宁州。因此暗中打听了一下,立即扬言道,急召我来,为什么又让我回去?

有人就问,君当作何官。

邓绾说,不失为馆职官。

这人继续拿邓绾开玩笑,难道你不想进一步做一个谏官吗?

邓绾大言不惭地说,正自当尔。

但真不好笑,原因很简单,若是他真回去了,也就回去了。但将事情挑开,你王安石还能不庇护,如果这样还不庇护,以后那一个人附庸于你。

王安石也听到他的大言不惭,感到天雷滚滚,但不得不入套,授予他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孔目房公事之职。

但这岂能算雷,雷的是以后,此人会让王安石、吕惠卿尝到真正滚滚天雷的滋味。

京城还发生了一件事,到了七月,赵念奴忽然对赵顼说:“我想去江南看一看。”

赵顼狐疑地看着赵念奴:“姑姑,为何产生这个想法?”

“在京城里呆得无聊,听到某一个人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书,我也想出去走一走,看看大江的碧如蓝,看看西湖的清艳,看看大运河的繁忙,扬州的繁华。”

赵顼还能说什么呢,只是说道:“江湖虽丽,仍有风波,风波恶。”

“我只是转一转,一非是漕运,必须赶赴日期,二非是商贾,耽搁不得。风波起,船便停泊,哪里会有什么恶。”

“你倒能出去转一转,我却只能呆在皇宫里了。”

“你贵为天子,总掌天下,乃是天下身份最尊贵的人,有得必有失。不出去是利于国家,如真宗先祖封禅,成了一生憾点。如隋炀帝下江南,败了国家。”

“有得必有失,你似乎很受了一个人影响。”

“陛下,你待他太薄。”

“非是,军器监事务未安定,等到安定了,我会重用之。”

“重用?”

“西北……”西北两场战役在哪里,都需要懂军事的人,而且王巨不喜与王安石同列,正是王巨的好去处,但究竟怎样安排,赵顼就没有说了。不过赵顼也知道,姑姑必会通知王巨,这样也好,让王巨安心,省得王巨觉得委屈。这也是没办法,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王不融,只好先取王安石了。

不过高滔滔又来阻止,赵念奴与她原先婆婆的故事后面水很深,但那是过去式,连司马光也忘记赵念奴这个人了,因此高滔滔说得也有理:“你贵为长公主,远去江南,传出去,未免有些耸人听闻。”

赵念奴道:“太后,非是,我去江南,不过是散散心,顺便替顼儿看一看新法如何,别人说的未必能信,但我说的却是可信的。”

这时候高滔滔还没有严重反对变法,受到了一些影响,特别是司马光的影响,她不会召见司马光的,但可以召见司马光的妻子到内宫聊天。不过暂时她还在观望中,毕竟那个黑窟窿,以及国家弊病是摆在哪里的。

直到后来,让权贵豪强利益途害更大的免役法与市易法出来,特别是市易法,向她说变法坏话的人便多了。然后王安石罢相,赵顼仍坚持变法。再到不听高滔滔的话,让高遵裕领军伐夏,又有永乐城之败。高滔滔才对这个儿子恨之入骨。

所以赵念奴这句话说完了,高滔滔很是心动。

而且赵念奴做得也不错,蔗糖的利益太大了,整是竹纸作坊与烧酒利润的数倍,并且未来利润会更厚。其中一半归了内库,余下一半,王巨占了大头,但王巨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暗黑大宋】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四六章 下江南〗地址https://wap.xbqg9.net/5/565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