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殿试(2/6)
要太在意,太在意就会紧张,殿前失仪远比得不得好名次严重得多,现在看来,这法子是有效的,项绍云的心思没在紧张上,人都是这样,一旦手脚放开了,别人看着舒服自己也就表现非常。
圣上先提了一个问题,‘文治武功’哪一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你看殿上,龙椅右下是文臣,左下是武官,对于圣上来说,文臣武将只看他需要哪一样,所以他不会得罪人,只是这三个新进学子可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怎么说,才能不偏不倚,两边不得罪,自来文臣看不惯武将行事,武将又看不惯文官酸气,所以圣上这是在出难题,看来这殿试果真不是好过的。
凌家公子应圣上提名,先开口奉承了文臣的功绩及作用,其实是看得出他话语里面是吹捧文臣更多,他这也是个法子,即便是得罪了武将,却得了文臣的赞同,反正他日后也是做官同文官打交道,没有机会进内阁,就是做京官天天上朝与武将见面最多不理会,这也没什么。
圣上听完他的言论,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又点名去问文家公子,文家公子圆润许多,同样是偏向文臣,不过提到武将时倒也不是很偏移,算是两边都讨好吧,不过也没有真正回答圣上的问题,哪一个好,这样的问题,说哪一个好都不好吧,待文家公子说完,圣上还是不发话,众人的眼光都落在早先便是最受关注的年纪最小的项绍云身上。
圣上并没有继续刚才的问题,而是提起他考试的考卷,今年的考文标题是‘论国富民强’,考卷第一名的是文家公子,圣上并没有问他,而是问了项绍云,“尔之言论,民强国富,先有富民能人,成势便成国,以你看,朕是不是最富有的人?”
大殿里人都噤了声,这个问题只会这般简单吗?,皇帝自然是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那问这个问题又是什么意思?
项绍云本来想好了怎么回答先前关于‘文臣武’的话,没想圣上换了这么个简单的问题,但看似简单,实则还得看圣上的意思,组织一下语言,大殿上回响他清凌凌脆响的声音,给人听着心旷舒坦,“回禀圣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论财富,您是最富有的人,论人才人心您也是最富有的人。”这话说得漂亮也得人喜欢,顺便夸夸上晋国国富,人才济济,民心向上,此话一出,他身边两位心里翻腾,换做自己也不一定答得这样漂亮吧。
圣上这才点头,语音一转,“既如此,文臣可治天下,武将保家卫国,哪一样最得力与朕?”
又转回了才将的局面,不过经先前的回话,此时他已然是放开了心情,“回禀圣上,学生不才,无法为圣上将文臣武将排出一二来,学生日后要学文臣大人们攻略为民,学将军们豪情舍身为国,实则现在学生人微言轻,不敢言论为之国家效力的能人,圣上乃明君,自然能晓审时度势之实效,文臣与武将好比人的左右臂膀,称之左右天平,都是得圣上赏识和圣上专一片为民之心。”先是安静一片,排在文臣前面的欧阳大人,排在欧阳大人之后许多的魏大人,两人都愣住了,这哪里是自己能教出来的人,有没有更了解圣心的人来相较,有没有更会看时势的人来相较,这可是一个才十六岁的少年人说出来的话,老辣又独到。
皇帝看着他久久不语,莫不是徐老三与他说过自己什么话,想来也不可能,徐老三虽然待他如同亲儿子,可庙宇朝堂不是玩笑的,这样的话教不来,这个少年有一颗玲珑心,“欧阳大人、魏大人”。
听见圣上点名,两位往堂前站出来,“圣上。”
皇帝问他们,“你们两个,一个是他的恩师,一个是他的岳父,能否与朕解惑,是否有高人比之你们二人指点他?”皇帝的意思好明显,话里都是他这样想来不是你们教出来的,是不是另有高人于项绍云有更深的启发。
这话怎回答呢,项绍云幼小丧双亲,往上就是祖父母都没有,只有一个姑姑经常扶持项家,欧阳大人是知道的,当年徐三爷第一次带着项绍云到自己面前,自己仿若在他身上看到慧根一般,言谈举止全不似同龄人一般,似乎格外明显,所以就答应了徐三爷要为他授课,之后果然验证的自己的猜想,这是一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近三年的时间,自己细心教授,他也细心学,后来、、、、后来他的姑姑要去新河,将他带去,这便进了新河书院,新河书院里面的先生,自己都是打探过的,王老先生是书院的开办人,授课的机会不多,难道因为徐三爷的关系,王老先生给项绍云开了小灶?随后否定,说话说得漂亮和人有见识不是靠人教的,这个教不来,那之后还有谁教他,难道是他的岳父魏大人,或者更离谱一些,难道是去惠州碰上隐山高人,如严子陵般有着倾世之才的高人,是了,惠州都是莽山丛林呢,这个有没有可能呢,转头去看魏大人,不知道魏大人是怎么个看法。
两人想到后来也不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只能求皇帝降罪,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高人相教与项绍云。
皇帝也不纠缠他们,转而问项绍云,“你自幼无双亲,是你姑姑教养你长大?”
项绍云万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商嫁侯门之三夫人】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八章、殿试〗地址https://wap.xbqg9.net/5/56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