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打秧子(2/3)

周围着竹制篱笆。

远处垂着葫芦藤、黄瓜藤、丝瓜藤,近处种植着一片片茄子、西红柿、青红辣椒……

另有驴拉磨、手推磨、石碾子、豆腐作坊、豆皮晾晒区、干面条晾制区……

若非十里营北侧为了避免黄河溃堤,不让开渠挖河,或许还会出现小桥流水人家。

而条凳方桌,便设置在三条花砖小路的两侧。

等全村人到齐,从砖窑赶来帮忙的二嫂、三嫂、四嫂等等,打开各自负责的土灶,盛装一盘盘美食,再让村里小伙端去上席。

负责统计人数的余瘸子,粗略数数人头,拿起小喇叭,“开席!”

156个壮汉率先端起大碗酒,“恭迎老寨主归家!”

“老债主?”

老余脸色一变,格外心慌。

扭头看向自家的独苗苗,“咋这么多?”

“今后还会更多。”

“???”

余阳只以为老余问壮汉人数,随口回上一句,继续翻看礼单。

乡书记200

乡长100。

副乡长100。

招商办主任100。

“奇怪,乡里怎么忽然有钱了?”

“你不知道?”六叔凑到身旁,“乡里搞了个乡办企业,主要面向高速上的优质客户,就像保温盒盛放的豆苗,批发价2元,哪怕拉到京城,顶多卖5元,但在高速上,15元起步。”

“这也太黑了吧?”

六叔挑挑眉,“你没吃过火车上的盒饭?”

“……”

……

吃喝到晚上九点。

洗尘宴终于散了席。

余阳带着老余、余妈、家政张老师,来到停车场的东侧。

这里的民舍,用于安置壮汉,清一色的四室两厅一厨房,外带五十平方的小院,以及一个旱厕。

虽然暂时没有铺设排污管,也没集体供暖,但条件肯定远超以前的宅子。

来到客厅。

椅子凳子、床铺橱柜,均采用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然后铺上木板或三合板。

“这是公司集体供应,如果不喜欢,就退回去,再置办自己喜欢的。”

余阳叼着烟,眯着眼,掏出特意准备的皮夹子,数出一沓特意准备的蓝色伟人钞,递给老余,“二娃子啊,不够花,回头再打电话,咱现在不差钱。”

“???”

“哎呦,咋就酒后吐真言了。”

“我忍你一天了!”

……

第二天一早。

前往东北的车队传来消息,说是已经过了山海关。

路上还算平安,只遇到两次劫道的。

余阳挂了电话,起床洗漱,顺便走到小洋楼二层的窗户边,瞧瞧老余家的小院。

老妈正在整理院子。

老余已经签到上班,此时正坐在停车场南门的传达室中,翻看着今天乡大院摊派的报纸。

“这就对了。”

“男人有钱就变坏,我可不想多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来跟我争夺亿万家产。”

余阳洗漱完,裹上军用棉大衣,戴上火车头帽,踏着羊绒高筒胶靴,来到余家村。

砖窑的壮汉已经全部撤出来。

加上留在余家村的主力,总计156人。

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也有可以种植15.6亩的真·塑料大棚。

按照自家建造火炕的标准,一座塑料大棚2.25亩。

15.6除以2.25,约7座。

如果不采用流水式种植。

单座塑料大棚上午产出750筐豆苗,下午产出750筐,全天1500筐。

1500x7座,总计10500筐。

如果采用流水式种植。

也就是把7座塑料大棚分区,令单位面积内的农夫数量达到饱和,农夫种了女工收割,女工收割了男工装车,接着劳力松土、老汉撒粪……

余阳算了遍,愕然发现流水式种植的产量,竟然没有常规种植的产量高。

单座产出2500,上午种1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中午种2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下午3点种3号棚的东区、中区、西区。

然后就到了傍晚,无法再种植4、5、6、7号塑料大棚。

最终产量仅为7500。

余阳思索片刻,懂了。

人不够,流水线转不过来。

其思索片刻,当即把种植方式改为最初的方式。

一个塑料大棚2.25亩,一个农夫负责一分地,由23人负责。

7座塑料大棚需要161人。

自家有156个农夫,再补5个农妇。

如此,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单座日产1500筐,一共7座,日产1050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业狂魔】最新更新章节〖第46章 打秧子〗地址https://wap.xbqg9.net/5/53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