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面出击(2/3)
那一次采访稿,他一家被闹得街知巷闻的,之前一干知道他们家穷拿不出钱来还债的债主没有动静,但此时却逼上了门来,因为他们认为你都成名人了,有名就有利,难道连那么点“小钱”都拿不出来?
记者进不了门,但他们是债主是“大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来了林静她们想不开门都不行。开门了,家里就不再拥有清静。
所以这些债务,晚还清不如早还清。
要真的是每个星期交一次稿领一次稿费,还不知道要领到何时才能够全部领完全部的稿费。
在取稿费的时候,想要见一见“传说”中的7a状元、《英雄志》的作者的金庸亲自出面,给林静签写了一张三十万元整的支票。
“不是二十五万吗?”林静没有接支票。
“稿费确实是二十五万,剩下的是一些不知姓名的热心人士的捐款。”金庸见林静犹豫迟疑不拿,笑容就敛去了,他的国字脸只要认真起来就会有些不怒而威的效果,“难道你现在不需要吗,还是说采访稿上写的都是假的?”
“谢谢!”林静硬着头皮接过,倒不是金庸的态度让她害怕了,而是考虑到些天天守在楼下凶神恶煞的债主,实在是让家里人不堪其扰。
三十万,刚好可以还清借了高利贷的那一部分,和一部分催得很急很凶的。
“这是你的新作《昆仑》?”等林静接了支票,金庸才将那一个装着《昆仑》稿子的袋子拿了过来。
“是的,是我在学习数学时偶然得到的灵感,结合了武侠写出来的。”林静早已编好的借口回答,“目前只是写了二十多万字,按照大纲计算还有大概一百万。”
“一百二十万余字。”
金庸说话时眉头微皱着,写武侠不像学术论文那么难,但也不说写就有的了,何况还是百万字。他最长的一部是《天龙八部》,也才一百五十万字左右,可林静却刚写了一部三百多万接近四百万字的《英雄志》,现在又是一百余万字的《昆仑》,这样的创作效率让他感到有点担忧。
《英雄志》他读过了一点,感觉颇有可取之处,这个小作者才十五岁啊,如果能够坚持学习,未来很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他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结果会是伤仲永。
“嗯,不是很长,希望能够得到查先生的指点。”林静察言观色之下,猜出了金庸的部分想法,但她也没有什么办法,难道说,这些都不是我写的,我在其中只是起到复制润色的作用?
那后果不过是徒增笑耳!
“好吧,暂时就留在这里,我先看一看。”
先看一看的结果是,三天后林静又来到了《明报》总公司这里。
“《昆仑》写得很好,里面有关数学的应用我很喜欢,这是对武侠创作的一种有益而又成功的尝试。”
金庸的一句话定确定了《昆仑》的价值,直接在《英雄志》的千字七十上提了三十块,达到了一千字一百元,并在《明报》副刊上连载。
《明报晚报》的销量再怎么增长始终没有超过《明报》,因为《明报》有着常年八万份的订阅量。而且能在《明报》副刊上连载文章,是对文字工作者的一个莫大的肯定。
“还请查先生能够再答应我的一个请求?”
“请说,希望是我能够做到的。”
“给《昆仑》题写书名。”
后世的《昆仑》不是有梁羽生先生题字吗,穿越了,我就请金庸先生题。林静心怀不可告人的秘密,非常诚恳的对金庸请求道。
“只要你不嫌我的字写得差,倒是无所谓。”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金庸即席挥毫,写下了“昆仑”两个大字。
三天之后,金庸亲题名的《昆仑》出现在了《明报》副刊的上,立即在香江引发了广泛的议论。
《英雄志》在《明报晚报》上的连载还方兴未艾,紧接着又是一部《昆仑》,更是直接杀上《明报》副刊,还得到了金庸的题字肯定,无疑让那些刊登有武侠的报社的编辑大跌眼镜。
而在许许多多普通的武侠爱好者的心里,金庸武侠的这个招牌是响当当的,毋容置疑的。他能够给一部题字,也就间接证明了那部的较高可读姓,尽管他没有在口头上对《昆仑》作任何的评价。
一时之间,无论是《英雄志》还是《昆仑》,都在一片叫好声中火爆得一塌糊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变身香江】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五章 四面出击〗地址https://wap.xbqg9.net/5/50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