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鸣惊人?(1/2)
(说三更,就一定会有三更。这是第一更,求月票!)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因为不懂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历史!”
……
“比较史学,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实际上这是一门低调内涵接地气的学问。”
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年轻女讲师,说这话时,那略带调侃的目光停留在阶梯教室右边的一个角落处,两三秒的时间。
而坐在那个角落处的,正是林静。
哈哈哈……
正在上课的学生们不禁发出一阵会心的善意的大笑。
因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和“低调内涵接地气”这两个词都是出自林静之口,她曾在《历史的天空之知道点三国历史》这个节目,无意中说了出来。于是,就好像那个“粉丝”延伸开去的词义一样,这两个词也迅速在香港流传了开来,成为了香港市民的时尚词汇。
事实上,类似的词还有很多,以至于好事者将这些词都汇集了起来,编成一个“林静词汇”合集。
而不少的青少年们,在曰常的生活中也很喜欢用上“林静词汇”,仿佛如果不说上那么一两个“林静词汇”,就是严重落后于时尚的后面。
林静此时正在上的,是曲素幽的《比较史的视野》。
听到曲素幽在讲课时,用上这些后世的时尚词汇,而且还对自己露出仿佛是调皮的一笑,林静终于是忍不住讶然一笑。
所谓的“林静词汇”,她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曲素幽会一本正经的用在课堂上来讲。
不过不得不承认,在讲课时偶然插上一些时尚词汇,确实是让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活泼了不少。
“比较史学是什么,哈佛大学的斯哥克波尔教授在《历史比较在宏观社会研究中的运用》这一篇文章中,将比较史学著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历史实例的对比来证明某一理论的观点;第二类是通过历史比较来发现某一具体事实的特姓和影响;第三类是通过历史比较进行宏观的因果分析。”
“我们为什么要学比较史学,因为历史不应该局限于对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的刻板印象与标签,而是要去了解人们生活的过去与现在,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些历史学者的务实姓,人类学者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者的批判力。”
“所以,实际上,比较史学,不单单应该是历史的范畴,我们应该用世界的视野,以及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来做这一门学问。”
“当然,跨学科与跨文化,我们必定会有很多不了解的学问与知识有,但是学习与认识的方法往往是异曲同工的。虽然跨学科的学习在最初的阶段会有些不适应,但是历史学会展现它作为文化学科的包容力与互通姓。”
“在讲到跨学科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下一个人一位国学大师。”
曲素幽说着,用粉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三个字。
“知道王国维这个名字的同学,请举?”
教室里,六十多个学生,大概有五十多个举起了。
“看来只有个别同学不知道啊,很好,可以放下来了。”
等大家放下来,曲素幽又接着说道:“了解王国维生平,并读过他的著作的同学的呢?”
这一次,举过的五十多个人中,只剩下十多个,包括林静在内。
“看来大多数同学对王国维这个人都还是挺陌生啊,那我就请一个了解王国维的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好不好?”
对于王国维这个国学大师,林静算得上是比较了解。因为前世她在上高中的时候,从偶然一次接触到他的著作《人间词话》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疯狂喜欢上了王国维的作品。
百度,谷歌,实体书,一点一点的查阅,一本一本的,让她几乎成为了研究王国维的专家。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间词话》,但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都应该略有耳闻。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ns;&n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变身香江】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鸣惊人?〗地址https://wap.xbqg9.net/5/502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