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绝无仅有(1/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属性。>
由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也各不相同。>
所以这世上的万物,经济价值也往往会随之起伏不定,而非经久不变。>
有的东西会被高估,有的则会被低估,而且这种价格的起落,还免不了走极端。>
同样的,因为时代的变化,也必然会有更符合需求的新东西发明创造出来,会有存在了千百年的老东西被人们逐渐遗忘。>
说到世人的悲哀,恰恰就在于永远无法把握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却经常会受到这种变化的困扰。>
以至于许多人都如同狗熊掰棒子一样,犯下追涨杀跌的错误,做出买高卖低的蠢事来。>
但反过来,对于提前就知道世情变化的穿越者而言。>
这无疑是一目了然的事儿,是非常容易避开的坑。>
比如宁卫民,他就不会随大流,捧高踩低。>
也不会追时髦,喜新厌旧。>
反而具备一种火眼金睛的能力。>
他几乎一眼就能分辨一个人或者事物,经济价值是否被社会低估,未来是否有增长潜力。>
所以在这个年代,怎么让花出去的钱不贬值,还能获得不菲的增值回报。>
怎么把一块钱花出十块、百块的效果,就成了这小子远胜于他人的独特优势。>
就拿他打造的这个天坛北路87号来说吧。>
别看最初只有六十万的启动资金,投资额还不如汪大东在津门开办的“胡姬花”快餐厅。>
哪怕就连他自己在这个过程里买东西搭进去的钱,和区里最近批给他的五十万贷款都算在一起,也不过一百余万。>
真论资金的投入,仍然与皮尔卡顿花了一百五十万美金要在京城复制的马克西姆餐厅相距甚远。>
可就因为他懂得扬长避短。>
省钱只从工业制品上省,电器、厨具一概不用进口货,连冷库也只用低配置的土造法。>
反过来,却不惜重金投入在艺术品味和周到服务上。>
充分发挥出国内当前人工低廉,艺术品行业不景气的优势。>
所以实质上,这饭庄的档次可着实不低啊。>
博物馆?>
宁卫民已经用不着日后再办了,他今天办起来的这个饭庄就是一个在艺术品味上丝毫不输给博物馆的地方。>
那是无一处不体现出文化,无一处不是可观的风景。>
论享受呢,他又把旧时代的宫廷贵族生活,做了尽可能的有效复原。>
如今的人不但看起来新奇,也会在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和历史渊源后,加倍觉得有意思。>
说起来,其实比普通模式的博物馆还多了一种更为生动的体验形式。>
所以这完全可以说一种只能在当下特殊时代背景下,才能打造出的特殊奢侈。>
别说完全碾压汪大东的快餐店了。>
就是比起把巴黎风情带入共和国的马克西姆餐厅,也是不逞多让。>
甚至假如等到三十年之后,再看经济收获。>
宁卫民一手创办这家饭庄肯定还会比当下越发显得特立独行,出类拔萃。>
因为任何一家饭庄的设备是有折旧损耗的,但艺术品却能持续升值的。>
就凭宁卫民给饭庄订购的这些料器、瓷器、宫灯、字画、家具,还有在文物商店买下的价值数万元黄蓝两色的古董瓷器。>
到时候,这整个饭庄的投资如折算成金额,至少也要增值几个亿啊。>
多年设备折旧费,仅靠几样小玩意的增值就能赚回来,那根本不值一提。>
完全可以说是还没有开门营业,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已经注定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还不算为弥补饭庄资金匮乏,宁卫民把他个人出钱买下来,暂时借以饭庄使用的家什呢。>
否则,这饭庄的实际价值还得再翻上几倍才行,怕是要奔十亿估值去了。>
别的不说,前庭那个用各类珍贵木质残件合成的庭阁就属于此列。>
就那些来自于宫廷家具的紫檀、红酸枝、鸡翅木的残件,三十年后真拿到拍卖场少说也得过亿。>
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饭庄,就算是没有现代化的电器,没有大理石的地面,进口的板材,水晶的灯具,那富贵气象与品味格调也依然出挑儿。>
所以呀,还多亏了同样收到邀请,早于宋华桂就来到饭庄的邹国栋。>
他能在这个时候,从餐厅里主动出迎,从宁卫民的手里接过了陪同宋华桂的任务,简直是在无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国潮1980】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零四章 绝无仅有〗地址https://wap.xbqg9.net/47/4738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