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5章一念之差(3/4)
操都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就像是对待天子刘协的小动作一样。>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借这一次的机会,快速的筹备军粮物资,然后转战迎击骠骑!>
胜,一切都好说。>
败,一切都免谈。>
荀彧在堂下回廊之处,看着那些豫州愚蠢,垂头丧气的跟着程昱离开,便是微微叹了口气,快步进了厅堂,上前把这个阶段的军资计表,呈给曹操。>
曹操接过了统计表章,连忙翻开查看。>
他离开许县的时候,许县的仓廪还有不少存货,可是现在……>
都不用太仔细看,光看荀彧标注的那一系列的『短缺』、『亏空』、『急需』等字眼,就能知道现在曹军物资军粮有多么紧张。>
战争就是如此。>
战胜了,就可以从战败方那边获得大量的补给。曹操西征不果,付出的代价自然是很惨重。>
当然,类似像辫子朝偶尔打赢了都准备赔钱的,也算是千古以来的奇葩了。>
荀彧表章上写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一句话,没钱了。>
曹操在兵力上或许还勉强够打一场,但是经济上却不允许。作战不仅仅需要人,还需要大量的财赋,士卒要吃粮,要穿衣,要有武器,各种军械消耗,这些都是钱。正常养一个兵,一年需要两万钱,就算是节省一些,也是需要一万五。>
曹操现在河洛有五千兵马,在河内有三千,在冀州有八千,在荆州有四千,还有曹操自己带领的直属人马,七七八八加起来都是需要钱财支撑,可是许县的仓廪现在空了,没钱了!>
至于赋税什么的,要等到秋天才有,现在才是初春。>
这仗还能打吗?>
荀彧很是忧虑。>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于今之策,便是取冀而补之!』曹操将表章往桌案上一扔,『此乃下策也,然不得而行之!』>
真要杀崔琰,并不难,难的是杀了崔琰之后,这些军粮物资怎么办?>
光崔氏一家在东武的产业,能让曹操手下吃几顿?>
曹操看了一眼荀彧,『文若无需忧虑!某即刻领军,迎战骠骑军于丹江口!只要将骠骑武关这一路击败,我等就有转机!』>
荀彧拱手而道,『愿主公旗开得胜!』>
曹操哈哈笑,荀彧也露出点笑容。>
虽然两个人都在笑,但是实际上两个人心中都清楚,骠骑军的关键,并不是丹江口,也不是武关偏军,而是在函谷关的大军!>
只有真正挡住了函谷关的骠骑军,才能算是有所谓的『转机』……>
只不过,现在这个阶段,也只能是先看丹江口罢了。>
……>
……>
李典进军上庸,可谓是急如星火,可是改道进军郧关的时候,却开始不紧不慢起来。>
一天只是走三十里,运粮的辎重船就在汉水里跟着,和陆地上的部队一同行进。>
每天太阳刚刚偏西,李典就会选择一处,扎下大营,早早的休息。>
李典这样的速度,把曹军的斥候搞糊涂了。>
按照道理来说,李典这行军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这和李典之前迅猛如雷霆一般的攻势完全完全不一样!>
在前几天,房陵就开始像疯了一样一口气向曹军上报被攻击的消息,并且表示曹军要是不支持,那么房陵下一刻就要撑不住了……>
李典在房陵投入的兵卒并不多。>
即便是李典拿到了内应的地图,有针对性的进行攻击,但是曹真呆在房陵山上,怎么都让李典感觉房陵是一个诱饵,因此李典实际上准备进军郧关。>
之所以走得慢,一方面是李典再等消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兵卒能稍微休息一下。>
从南郑疾行到上庸,五天走了十来天的路程,如果现在继续速攻郧关,就算是打下来,也未必有体力进行下一阶段的战斗了。>
李典缓行的情报,传递到了曹仁之处的时候,就让曹仁很是头疼了。>
在曹仁觉得,李典在汉水里的辎重船,怎么看都像个诱饵。>
因为汉中没有像样子的水军,李典的辎重船只根本就没有什么水军战舰护卫,这似乎是明显的破绽!>
可是李典在上庸,以及在之前的战斗当中展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又不至于连这一个破绽都不知道……>
如果按照比较稳妥的进军方式,应该是陆地上的兵卒为先,没有战舰保护的辎重船在后,这样陆地上的部队就可以提供一定的侦查和保护,即便是遭受到了伏击,后面的船只也可以及时掉头离开。>
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诡三国】最新更新章节〖第3525章一念之差〗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961/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