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出风头(3/4)

这阵仗有点大,你张罗的?」

「还用我张罗?知道你要来,人家校领导恨不得把全校的师生都叫过来。

让学生在你面前露个脸,说不定过两年就是明星、名导了,这可是校领导的政绩!」

陶玉成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意味,却并非夸张。

不提林氏影业、凤凰卫视在国内的影响力,哪怕以林朝阳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想要捧出一两个明星、名导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毕竟早在十五六年前,他的作品改编就曾捧红了朱时茂、丛珊、唐国强等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在两人说着话的时候,坐在后排的学生们也在窃窃私语。

「看着没有,那个是陶希武他爸,中戏的教授,他旁边的就是林朝阳,陶希武他大姑父。」

「喷喷喷,我家要有这条件,还用愁戏演吗?」

「瞧你这点出息。他家里条件好怎么了?不一样上燕影?大家都是燕影的,

以后毕业了指不定谁混的比谁好呢。」

表演系的两个男生正讨论的火热,一旁的女同学也忍不住朝林朝阳的方向投去了眼神。

「咱们要是能演林朝阳的电影,肯定能一举成名。」

「你想的还挺美,人家的电影还用你来演?多少大明星抢着演。」

「丛珊演《牧马人》的时候还上大一呢。」

「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女同学看了一眼身旁的同学兼好友,感叹道:「丹晨,我要是长你这么漂亮就好了。」

颜丹晨被女同学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当演员又不是只看脸。」

从入学那天起,她就是燕影96级表演班公认的班花,艳压群芳。

用老师的话来说,她这长相是老天爷赏饭吃,就跟班里的黄晓明一样,成名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颜丹晨从来也没有为毕业以后有没有戏演、会不会成名而发愁,她自然也无法共情身边那些「条件」明显要差一些的同学。

在一群学弟学妹的窃窃私语中,陶希武跟几个同学作为电影主创登上了台。

燕影的放映中心是标准的八百人放映厅,每周一二三学校的师生们都会在这里观摩教学影片。

四年时间里,陶希武来过这里上百次,但登台还是第一次。

看着坐席上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他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成就感来,身后银幕两侧摆着电影海报。

冷暗色调的背景里是一间录像厅的门脸,男人站在录像厅前,背影看起来萧瑟凄凉。

海报正下方写着:

《录像厅》

导演:陶希武编剧:徐浩峰、卢伟健摄影:卢伟健几位主创的名字都出现在海报上,比例看起来有些不协调,但这毕竟是在母校放映,陶希武希望让每个同学都能露个脸。

放映会的主持人是林朝阳的熟人燕大77级中文系的苏牧,他现在已经是燕影文学系的教授了。

放映前的访问时间并不长,只是让陶希武他们简单的介绍了电影的故事,然后便开始了放映。

《录像厅》的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下岗工人陈卫国为了谋生,跟亲戚借钱开了家录像厅。

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不成想却接连遇到了麻烦事。

街上游荡的勒索无赖跑到录像厅闹事,老朋友为了不让孩子看非法录像跟他决裂,同行嫉妒他生意好偷偷举报,父亲重病妻子离婚·

电影里的陈卫国好像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那个人,可实际上他的经历却又是这个时代每个中年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

银幕上是个大全景,夜幕中的老城墙下燃起一团篝火,人物的面孔模糊。

陈卫国站在九十年代的寒风中,面前的那团火烧的很热烈,可隔着荧幕,那温暖就如游丝一般,稍纵即逝,就像片中人此刻的命运。

远处天空突然炸响一阵绚烂色彩,那是九十年代的新青年们在庆祝新一年的元旦即将到来。

而陈卫国这个落寞的中年人,似乎永远的被留在了1996年。

「结尾这几个镜头有水准,意味深长,深刻隽永!」陶玉成欣慰的说。

自己儿子拍的片子,自然怎么看怎么好。

不过凭心而论,陶希武他们几个年轻人人生第一部长片,鼓捣了近一年时间,出来的效果确实不错。

《录像厅》镜头设计、光线和色彩风格很接近后世第六代导演的风格。

他们这一代导演大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没有受过人道洪流的影响,成长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

旧的体制、观念在迅速的消融和瓦解,各种新思潮、观念层出不穷,伴随着这样的环境,这一代导演注定了一生都必然要站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左右摇摆。

所以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多是关注当下都市、乡村的边缘人物,小偷、妓女、

无业青年.

因为他们融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文豪1978】最新更新章节〖第650章 出风头〗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76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