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得偿所愿(2/4)
逸的坐着聊天。
大家聊天的话题除了寒暄之外,关注最多的还是几部(篇)获奖作品。
今年的获奖名单公布后可谓众望所归,长篇小说奖由程忠实的《白鹿原》获得,中篇小说奖由于华的《活着》获得短篇小说奖的评奖有些许特殊,不是颁给一篇,而是颁给了一个系列作品一冯济才的《俗世奇人》系列。
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关注和探讨现实的短篇小说频频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繁荣和广受欢迎。
如《伤痕》《班主任》《牧马人》等一大批短篇小说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并耳熟能详。
放眼国际文坛,这种短篇小说的异常繁荣并不常见。
进入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文学浪潮的逐渐过去,短篇小说也落寞了下来,
近几年来国内文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诞生过什么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了。
冯济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七篇短篇小说今年年初一口气在《收获》发表,
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在读者群体也收获了无数喜爱。
《白鹿原》《活着》《俗世奇人》系列,三部(篇)作品既在文学界赢得过高口碑,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获奖名单公布后,自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但只要是评奖,总有人觉得会有遗憾,今年的庄重文文学奖也是如此。
有些人认为贾平娃的《废都》应该获奖,有人觉得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
如果不是遇到了《白鹿原》其实也值得一个奖项。
还有人谈到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认为这部小说应该有评奖资格,如果这篇小说能够参评的话,说不定能拿到最佳中篇小说奖。
后世鼎鼎大名的王小波现在在国内文坛名声不显,他的代表作之一《黄金时代》在前两年由湾岛《联合报》连载。
后又在湾岛、香江相继出版,而在内地反倒是直到今年才出版,也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
由于在内地是今年才出版,所以没有参评资格。
众人议论纷纷,另外还有不少记者在拉着人采访,如《文艺报》《人民日报》《燕京青年报》《文汇报》《明报》等媒体今天都派人来了,院里一时热闹非凡。
眼看着距离颁奖时间越来越近,于华、程忠实和冯济才等三个获奖作家不由得有些紧张。
这个时候,本届庄重文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孟伟哉、全国文协组书记和林朝阳由垂花门走到院当中。
三人进院时说说笑笑,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同志们好!」马烽率先向众人挥手打了个招呼,院内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紧接着孟伟哉也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轮到林朝阳时,他态度正式的朝在场众人鞠了一躬,以示尊重,现场掌声更热烈了几分。
见马上就要到颁奖时间了,孟伟哉走到了正房门口的台阶上,立刻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文学界同仁以及在场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第四届庄重文文学奖的颁奖会——.」
孟伟哉是评委会主席,今天的颁奖会由他率先开场致辞。
林朝阳同着众人鼓掌捧场时,李拓偷偷摸摸凑到他身旁,问:「你们几个刚才在东院商量什么呢?」
「没什么。」
「你这就没意思了。没什么你们几个凑到一起干什么?把我当没见过世面的雏儿?」
林朝阳无语的看了他一眼,「你怎么这么八卦?」
「这怎么能叫八卦呢,我是关心文学界的发展动态。」
李拓越是追问,林朝阳越是不肯说,急得他抓心挠肝,对他这种包打听来说,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奈何林朝阳死活不说,李拓也倍感无奈,正在他不厌其烦的追问林朝阳的时候,孟伟哉的致辞结束,颁奖开始了。
冯济才第一个上前领奖,满面红光,激动万分。
虽说这几年物价涨得飞快,但10万元依旧是一笔工薪阶层难以企及的数字,
更何况庄重文文学奖的影响力比以前更大了。
名利双收,身为得奖者自然要欢呼雀跃。
待冯济才发表完获奖感言后,林朝阳走上前,他今天被安排了颁发最佳中篇小说奖。
于华看着比冯济才还激动,冯济才在七十年代就成名了,全国文学奖也拿了不止一个,于华跟他不一样。
成名本身就晚,从来都跟奖项无缘。
这次《活着》一下子得了庄重文文学奖,喜悦之情自不必提,领奖时激动的手脚发抖,大脑一片空白。
林朝阳见他如此,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别紧张,你是今天的主角,大家都等着你讲话呢。」
听他这么说,于华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文豪1978】最新更新章节〖第612章 得偿所愿〗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76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