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最佳的使辽人选:苏轼(2/4)

他不也得预备个退路吗?

在高丽已经要灭亡的今天。

辽国权贵们,能选择的地方不多。

南朝,就是最合适,同时也最好的目的地。

所以啊!

抓紧时间,赶快捞钱,在那一天之前,捞够本才是正道!

……

福宁殿,东阁、静室。

赵煦听着石得一的报告,也看着探事司的舆情汇总。

“汴京市井中,有关驸马的议论,还要继续下降!”赵煦说道:“叫童贯加大力度,继续刊载汴京,乃至于天下州郡的秘闻、趣闻!”

“另外,通知都堂吕相公,尽快开启抵当所扑买!”

“然后,让童贯将扑买所得的金额,在第一时间,刊载上报!”

作为一个前主播,赵煦深谙流量的玩法。

大众的记忆是很短暂的。????所以,出了丑闻不要紧,赶快用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新闻以及大事件,将热度盖过去就好。

对于张敦礼的事情,赵煦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大众讨论这个事情,尤其不能让他们议论这里面的细节。

因为讨论,会带来思考,思考会祛魅,一旦大众对皇室祛魅……

“诺!”石得一躬身领命,正要退下去。

赵煦却叫住了他:“都知啊,去开封府,告知蔡京,抄没的张敦礼财货,黄金白银,要第一时间检验好,然后送到封桩库里来……至于剩下的财物,除了属于寿康公主的之外,其他的都要尽快变卖了!”

“是!”

“另外……法云寺的产业,也照此办理!”赵煦补充着

张敦礼的财产,还是有不少的。

最起码,二三十万贯的家产还是有的。

这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张敦礼利用法云寺从信众处盘剥而来。

再算上法云寺的产业、资金,赵煦感觉怎么着都能凑出五十万贯!

现在,这些钱,自然要回到,属于它们的正确位置——封装库。

送走了石得一没有多久,赵煦就得到了户部的通知——辽人送来大宋,作为交子准备金的白银二十万又七百两,已经堪到。

户部检验成色、称量,皆无问题,已奉旨押运入宫。

赵煦得报,当即动身,到了封桩库所在的景福殿旁的一处偏殿等候。

等了约莫一个时辰,赵煦便等到了由狄咏亲自带队押运的白银车队。

足足三十辆板车,装载着一箱箱的银铤,在辽使耶律琚、副使耶律永昌等人的陪同下,一起送到了这景福殿前。

随着一箱箱的银子,在赵煦的亲自注视下,被人抬进了景福殿。

赵煦的脸上,开始出现了骄傲之色。

他确信,这二十万两白银,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会有更多的白银,乃至于黄金,从辽国源源不断流入大宋。

等所有白银入库,狄咏带着御龙第一将的军士,与辽使们一起退出大内。

赵煦才施施然的带着人,来到景福殿。

刘惟简早已在这里等着他了。

作为赵煦这一系的家奴,刘惟简是赵煦最信得过的内臣。

所以,刘惟简头衔是如今大内内臣种最多的。

其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延福宫使的身份,兼着提举诸司专勾司、管勾皇城司公事、同提举御药院等等。

可以说,他是赵煦当之无愧的大内钱袋子。

“老奴恭问陛下圣躬万福!”刘惟简远远的就跪下来磕头恭迎。

“老钤辖快快起来!”赵煦上前扶起他:“我早与老钤辖说过了,你我虽是主仆,却犹如亲人!”

“且在我眼中,老钤辖是长者!”

“老奴岂敢?”刘惟简赶紧说道。

“老钤辖啊……”赵煦摇头苦笑一声,也没有强求,只是道:“且带我去看一看,已经入库的银铤吧!”

“诺!”

刘惟简,便领着赵煦进了景福殿,来到了一间新建的库房前,取出钥匙,打开库房厚重的大门。

“陛下……”刘惟简道:“此库就是北虏所送白银的库存之地……”

“嗯!”赵煦点点头,步入其中。

就见着库房内的那一个个架子上,整齐的摆放着一铤铤长长的银铤。

全部是标准的辽国官造银铤制式。

他走上前去,抓起一块,放在手上端详着。

银铤上,有着辽国的官方戳记和刻字。

正是这些刻字,让赵煦忍不住眯起眼睛来。

“大辽大安二年九月癸未铸。监铸官萧不哒野、匠人林二虎……”他念着,也皱着眉头。

萧不哒野!

那个率军登上日本的辽国大将?!

“老钤辖……”赵煦回头问着:“辽主如今的年后可是大安?”

刘惟简答道:“正是!今年是北虏主大安三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八十四章 最佳的使辽人选:苏轼〗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