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吕惠卿的见闻(2)(1/3)

没多久,前去探查的护卫就回来报告:“主公,只是些泼皮无赖在闹事……”

吕惠卿哦了一声,对此并不意外。

这京城虽是首善之地,但治安从来都很乱。

熙宁时,已故的王襄敏(王韶)家的十三郎王寀,就在元宵灯节时,为歹人所掳。

也是亏得这位十三郎聪慧,被歹人掳走后,并不慌乱,直到见到有坐着华贵车盖的勋贵车队,立刻大喊捉贼,惊得贼人弃之而走。

因发生时恰逢元宵,先帝在宣德门城楼上与民同乐。

恰好当时先帝正发愁子嗣,所以内臣们将此事当成彩头报了上去。

先帝闻而甚喜,亲自接见了被贼人掳走的王寀。

王寀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极为机智、聪慧,得到了先帝的赞许,其后他甚至还助力官府,抓回掳他的贼人。

因此留下一个在汴京城中传说的神童故事。

根据传说,也是这个事情后不久,宫中便有妃嫔受孕,这诞下来的就是当今官家。

此事,在当今即位后,就在民间悄悄流传了。

后来还传到了向太后耳中,向太后听说后,找了内臣询问,知道确有此事后,便将那当年的十三郎,当成了祥瑞。

已是有旨意,特荫其为太庙斋郎。

这就是京官了!

一步登天!

要不是王寀的生母在元丰开封府,要求全权接管此案的调查、审核。

然后就架着在场的伙计以及铺兵们,直接奔向御史台。

这个时候,乌鸦们也发现了,那些受伤的伙计,看着挺惨,其实都是皮肉伤,只是肌肤受苦罢了。

在发现了这个事实后,乌鸦们兴奋的就像是瓜田里的猹一样,手舞足蹈。

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打砸的凶徒,就是来给他们送把柄的。

所以,很快就该有‘驸马’的确切罪证,送到他们嘴边了。

……

吕惠卿与舒亶,在马行街前话别。

两人分赴两处——吕惠卿是去马行街寻那李氏布铺。

而舒亶则是直奔靖安坊的汴京学府。

按他的说法,他这些日子,都在研究这汴京学府,特别是其蒙学与小学,还与其中负责的官僚谈话。

章惇也没问他研究什么?

话别之后,吕惠卿带着人,沿着马行街一路向东,在走到街中的时候,吕惠卿便看到了那李氏布铺的招牌。

近前一看,吕惠卿看到了店门口挂着一块木牌,其上用着朱笔写着:【本店綀布今日已售空】。

对此吕惠卿并不意外。

毕竟,他知道行情,正常綀布一匹一贯多。

这李氏布铺只卖六百钱,便宜了好几百文,当然会热销。

他来这里,只是来探探口风的,想要看看这布铺和章惇有什么关系的?

交州产的綀布,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大量的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现在汴京。

而章惇这个家伙,虽然平素清高的很,也骄傲的很,仕宦以来,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出过问题。

但,他的兄弟亲戚,可不像他这般不爱财!

反正,当年章惇的弟弟章凯与乃父章俞,是干过侵吞、霸占他人田产的事情。

吕惠卿吩咐护卫们,在门口等他后,就带着李夔步入了这间布铺。

走入布铺,吕惠卿当即就发现了,其中布局很简单。

不过是一个柜台,柜台两侧放着特制的钱柜,钱柜上有锁,一个六十来岁的老掌柜,坐在柜台前,他身后有一个放着布匹的木架,架子上放着些绸缎、丝帛等布匹。

见来了客人,那老掌柜立刻起身,露出笑脸:“客官,本店今日綀布是已售空了……”

“我知道!”吕惠卿点点头,走到柜台前:“我是来看看贵店的其他布帛的!”

掌柜的闻而大喜。

自开封府在这马行街上开了官营布铺后,他这里的生意就冷清了许多。

没办法!

朝廷在大量且持续、稳定的向着市场抛售着大量布帛。

京中绢布、绸缎、绫罗的价格,在正月后持续下降。

一开始,布商们还在选择吃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情况不太对了。

因为朝廷的布帛似乎无穷无尽,而他们手里的资金却是有限的。

很多人都在传说,是因为去年的战争,朝廷财用枯竭,而当今又不愿意加税,就只能将封桩库中的布帛拿出来变现,以换取资金,用为赏赐和军费。

于是,所有布商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布价,一天天的下降,却毫无办法。

偏生,他们不能降价。

因为,所有布铺,都是汴京布铺行会的成员。

而行会内部,是统一价格的。

没有行会的同意,擅自降价,等于自绝于行会,自绝于行会,可是会死全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六十章 吕惠卿的见闻(2)〗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