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财政(2)(1/3)

吕公著这一看,嘴巴就再也没有合过了。

因为映入眼帘的数字,详实无比,以月份为单位,逐一列明。

「专一制造军器局,竟如此赚钱……」他喃喃自语。

账本上,白纸黑字的写明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收入与支出。

首先是支出,元祐元年,全年支出一百六十五万七千臣朝官以上领导。

像章惇、沈括、曾布等新法骨干,都先后出任过判军器监。

但,当今即位后,以先帝旨意、托付为名,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地位,拔高到了"大宋天子父子相传,子孙相承"的"家产"。

然后,又以先帝之名,起复沈括,命其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

而沈括是文臣,这样一来,军器监和专一制造军器局的职差就重迭了。

然而,自元丰阁。

喝着茶,看着小报,就把官升了。

京中有司,就属蔡硕最舒服,于是坊间送了他一个雅号:蔡舒服。

于是,军器监上下官佐,心安理得的天天跟着蔡硕在衙门喝茶,好不快意。

但军器监内部的事

情,就是一问三不知了。

哦……

自己俸禄是多少?磨勘磨了多久了?

他们还是知道的。

刘惟简微微一笑,道:「左相若是好奇,其实亲自走一趟军器监与专一制造军器局是最好不过的。」

「不过老奴,也可以简单的与左相介绍一下,如今专一制造军器局与军器监的关系……」

说着,刘惟简就向吕公著简要的介绍了一下。

吕公著听着,若有所思。

在刘惟简的介绍中,如今,军器监虽然依旧是个独立的机构。

但其生产任务和制造甲械、器物的数量,却是由专一制造军器局方面,根据来自枢密院以及宫中的命令安排的。

其算是个纯粹的生产制造机构!

除了生产、制造军器甲械外,不管其他事情。

而专一制造军器局,则将其研发出的大部分军械生产制造相关的新技术、新工具,都移交给军器监。

火药司负责的火药生产除外。

于是,就形成了专一制造军器局负责研发、试造,而军器监负责落实、生产的系统。

于是,现在,军器监的一切条例、制度都需要依照专一制造军器局的要求来。

专一制造军器局也会经常派遣技术官员和能工巧匠,前往军器监指导、督导生产。

而所谓"良品率",乃是官家为了激励军器监的工匠们,认真生产,为社稷造军器而授权沈括,在军器监内颁布,并勒石刻在军器监工坊出入口的石碑上的。

依照工坊不同,生产器物不同。

每条"生产线",都有自己的良品率和生产数量指标。

而且,分成了上中、中上、中中、中下、下下等五个不同级别。

中中以上有赏,中下、下下则有对应的惩罚。

在这套系统中,良品率对应了赏赐的级别,而数量则决定了赏赐的多寡。

吕公著听完,忍不住感叹道:「难怪去岁,诸路将帅都未与朝廷反应相关甲械军器的质量问题!」

「原来如此啊!」

在汴京城,有钱能让磨推鬼。

当自己制造的东西的质量与数量,关乎自己能拿到多少赏钱的时候。

军器监的那些工匠,自然会认真工作。

就是……

「生产线?」吕公著将这个名词记了下来。

刘惟简特意提到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而当今的官家,就是喜欢别出心裁的搞些新花样,弄些新明堂出来。

聪明人,早早的就已经上船了。

比如说沈括,别出心裁的搞出了一个所谓的"格物致知"的理论,来曲解圣人之意。

偏人家就是抓住了官家的喜好,于是,成为了官家的宠臣。

连已故的岳父,都能被追赠礼部侍郎,追封通议大夫。

吕公著想不想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官家心腹呢?

他当然想啊!

寿州吕氏,就是靠着揣摩上意起家的。

其家传绝学之一,就是如何拍着皇帝马屁,把自己的事情给办了。

心中这样想着,吕公著就继续向刘惟简请教起来:「押班,吾观这账薄上,专一制造军器的进项里,除烟花所的收入外,这所谓的"专利特许授权费"是何物?」

这账册上,专一制造军器局,全年收入达到了一百。

而城外的窑场,烧制的同样规格和大小的白瓷茶盏,人家只要二十五文。

足足便宜了五文钱一只。

办公用的桌椅,就更不要说了。

王家的木工工坊里,一套桌椅加起来,只要三千五百文。

而市面上,同样的桌椅,四千文起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九章 财政(2)〗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