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涟漪(1/4)

都堂。

吕公著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韩绛谢表推荐了吕惠卿的事情。

他的脸色瞬间僵住,过了好久,才挤出来一句言不由衷的话:「左相公忠体国,为国举贤,真乃我辈楷模!」

但心中,却是只恨不得将韩绛的祖宗十,互相交流。

那个时候,吕惠卿就已经开始显露出他锋芒毕露,得理不饶人的性子。

等到熙宁的时候,吕惠卿得到王安石重用,就彻底不装了。

李常当时,曾受王安石推荐,出任谏官。

但,李常强烈反对青苗法,认为这个法令必定坏事、害民。

于是,吕惠卿跑来威胁他:「君何得负介甫?我能使君终身不如人!」

你要敢辜负介甫相公,我就能压你一辈子,叫你终生为下吏!

李常自不肯受这个威胁,坚决不妥协,并在数日后的朝议上,坚决反对青苗法的实施。

还说这个事情,必定害民。

然而,先帝态度坚决,于是李常只能是自请外郡。

果不其然,事后,吕惠卿指使了很多人来打压他李常。

但李常坚决的与这些人做着斗争(注1)。

如今,韩绛在致仕时,举荐吕惠卿。

一旦吕惠卿回朝……

以其性格,李常知道,他一定会践行当年的诺言。

那个福建子,必然与他为难。

想到这里,李常就握紧了拳头:「吾绝不能做事不管!」

「必须上书,必须与两宫、陛下阐明此事!」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写奏折,议论这个事情。

但思来想去,直到这天下值,他都没有拿定主意。

主要是,他需要斟酌用词,必须在尽量委婉的同时,还能说服两宫与天子。

没办法!

吕惠卿是韩绛举荐的。

而韩绛,如今已正式致仕。

若他言辞激烈的反对此事,就很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他不尊重韩绛这个致仕的前宰相。



何况,他还需要顾忌少主的态度。

张之谏一案,可是直白的显露过少主对吕惠卿的保护态度。

于是,李常直到回到家,还没有想好腹稿。

正好,这个时候他的外甥黄庭坚,来他府邸看望他。

「鲁直来的正好……」李常一看到自己这个外甥,顿时大喜:「吾正欲遣人寻鲁直呢!」

黄庭坚一听就反应过来,问道:「可是为了康国公举荐吕经略一事?」

「嗯!」李常道:「那福建子,乃是睚眦必报的小人,其当年在朝,便迫害了不知多少君子贤人。」

「如今左相推举……我恐其若回朝,则都堂将永无宁日!」

这是肯定的!

别说是旧党的君子正人了。

便是新党的那些大臣,谁又愿意看到吕惠卿回京?

元丰时代,为了防止吕惠卿回朝,新党、旧党的大臣们,甚至曾默契的联手过。

黄庭坚想了想,道:「舅父大人,小甥以为,如今想要阻吕经略回朝,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御前,赞其为官,美其功劳了……」

「嗯?」李常皱起眉头。

黄庭坚解释道:「舅父也当知,当朝天子,于吕经略似乎颇有好感。」

「而自兴龙节,群臣共拥天子,以天子聪慧,可直除大臣。」

「故此若天子圣意已定,哪怕朝野皆毁,吕经略也能回朝。」

李常点点头。

去年的兴龙节,群臣集体上表,拥戴天子。

不止让两宫同意了,从此以后,宰执大臣可取旨于福宁殿。

还让天子正式拥有了无需两宫同意,直接除授大臣的权力。

而天子拜授宰执大臣,乃是天子的权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置喙。

也不可能有人有那个胆子,来反对、质疑。

除非他想自绝于天下,成为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

故此,只要天子愿意,宫中一张黄麻纸降下,吕惠卿就将即刻回京!

「所以……」黄庭坚

道:「大人,小甥以为,若要阻其回朝,便只能是曲而为之……」

李常的眼睛亮了起来。

黄庭坚的意思他自是懂的。

吕惠卿这些年来,一直在鄜延路、河东为官,主持对西贼的战略。

这些年来,他几乎所有功劳、政绩,都来自于军事上。

在民政上,乏善可陈。甚至有着很多可供人攻击的口实。

故,黄庭坚的意思,其实就是将吕惠卿向着一个文臣名帅的方向塑造其在宫中的形象。

只要宫中天子和两宫都形成了"吕惠卿确实很能干,但他的能干,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

那么,天子和两宫就都可能倾向于,继续任用其戍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五章 涟漪〗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