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渐渐壮大的街道司(2/3)

包,每个月起码十贯。

已经足够在汴京城中,让一个壮年男子维持温饱了,省着点的话,养活一家四口不在话下。

想着开封府的公考试制度,韩绛就忍不住的抚掌赞了句:“真乃善政!千古胥吏之弊,今朝化解!”

如今,开封府的吏员公考,每个月都可能举行那么几次。

招录的人数不定,要求也不一。

但其制度,却是一致的——所有公考进来的吏员,皆签契书,定期限,约职守、薪资。

因为是公考招录的,签了契书的,所以他们不算胥吏,算是街道司的雇工,将来是允许参加科举的。

于是滞留汴京的好多士人,都会参与开封府的公考。

考上了,就能在汴京城中混一个温饱,等待元祐三年的飞龙榜,争一个天子门生的机会。

考不上……

连开封府的公考,一个只为录用吏员的考试都考不过。

那你还参加什么科举?

赶快回乡吧!

不过,开封府的公考很有意思。

其不重经义,而重算术、刑名与条贯。

人家也解释的很清楚——俺们又不是为国选才。

俺们只是想雇佣些会算账,懂刑名钱谷,熟知法条的吏员而已。

经义,那是科举选材才应该考的啊!

一开始,在汴京的士人,还扭扭捏捏,不肯参加。

更有人故作清高的朔什么‘吏员,驱策奔走之辈,蝇营狗苟,为五斗米折腰之徒,吾辈士大夫安能为之?’。

但清高当不了饭吃。

在肚子咕咕叫,连房租钱都交不起的时候。

昔日曾清高的士人,也不得不换下儒袍,穿上青衣,参加开封府的公考了。

如今包括街道司,整个开封府,新用吏员,也基本都是要走公考了。

每次出缺,都必走公考。

开封府中那些把持了某些位置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胥吏,现在都很慌。

根本不敢退休,也不敢犯错了。

因为只要退休,就别想父退子继,人家直接从外面招录。

同时,只要犯错被人抓到了把柄,也是立刻开革,不留情面!

而胥吏们,过去钳制文官的手段,现在已经基本失效了。

因为,开封府可以直接从市面上大量招聘吏员。

在提高了吏员待遇后,有的是人愿意参考公考,以求一个温饱,以求能在汴京城中继续留着,等待元祐三年的飞龙榜的士人。

而这些人数量有多少?

成千上万!

自庆历兴学运动以来,大宋大兴州县教育。

多少地方的发解试,都卷成了麻花。

你像是在江西路,常常一州几千个人抢四五十个发解试的名额。

福建那边更惨,出现过一万人抢七十,以求达官贵人赏识,然后如同二苏一般,进入开封府府学。

开封府的发解试,那竞争压力就小多了。

所以,汴京常年飘着几千甚至上万的外地士子。

这些人络绎不绝的入京,大部分都是蹉跎数年后,失望而归。

但,因为偶尔出现的奇迹。

使得来的,永远比走的多。

正是这些人,推高了汴京的租房价格。

这些人,过去从未被人发掘过价值。

但如今,开封府靠着这些人,开始清理起自己内部的胥吏。

爱干干,不干滚!

已成为了开封府很多文官面对胥吏们的口头禅。

而朝野内外,对此都是一片赞誉。

胥吏皆曰可杀!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看到胥吏吃瘪,比他们自己赢了死对头还要爽!

而开封府能养得起这些公考招录的吏员,就是靠着街道司的收益。

也正是因为,开封府频繁的公考招录吏员。

所以,附近州郡。

比如京西路、京东路、河南府、大名府的读书人,如今正在不断涌向汴京。

而街道司怎么赚钱的?

就如韩绛现在所见这样。

贾种民将整条御街两侧御廊下,可以摆摊的地方,都进行了扑买。

只要给街道司交扑买的钱,街道司就允许你来这里摆摊。

不止这御廊如此,马行街、大相国寺、桑家瓦子等地的摊位也是如此。

所有商贩,都必须参加街道司的扑买,与街道司签订契书,然后在指定的地方经营。

乱摆摊的,一律视为侵街。

而侵街,依天子德音——实乃扰乱市容市貌,为百姓所苦,士人所恼之弊,固当革之!

为了整顿侵街的弊端,当朝官家,曾挥泪斩马谡。

将一位国朝勋贵,徐国公的孙子下狱论罪,抄没其家产!

天子都以身作则,拿着和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零七章 渐渐壮大的街道司〗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