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见与安排(3/4)

,果然无误!”

苏轼眼眶一红,拜道:“章学士,胸襟宽广,能摒弃旧嫌,举荐微臣,微臣惭愧……”

“果不愧是君子人物,国家能臣……”

“臣远远不如……远远不如!”

苏轼想起了,他去年回京,章惇特意等他想和他见面,但他避而不见的事情。

心中越发惭愧。

赵煦却道:“卿不必如此自谦!”

“卿之才干,朕已一一观之。”

“卿于登州,兴养济院,建港口,为大奥,租赁渔船与百姓,更上书请登州开港,为市舶司,朕都是看在眼中,也多次通过京东都路走马承受传递文字与卿,而卿也都能很好的遵从朕的旨意,将相关事情落实。”

“从这里就能看出,卿也是有王佐之才的。”

“所以,朕才会在命林旦制词时,与之言:他人得授直龙图阁乃其幸也;而苏轼得授直龙图阁,乃直龙图阁之幸!”

“从此假龙成真!死而复活!”

在大宋,直龙图阁在官场上,有多个形象鲜活的称呼。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两个。

一为:假龙,意思是直龙图阁,不算龙图,只能算个假的,因为其位格很低,只是直阁。

与龙图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学士这些威风阁,一步步水磨工夫磨上去。

等他们拿到手的时候,已七老豪的优势。

不止一次又一次的写诗词,称赞登州鱼干,还各种带货。

江宁的王安石、汴京的韩绛、吕公著、张方平、苏颂,都被他带了进来。

这些互相写诗唱和,一起抬轿子,生生的将登州鱼干,打造成了名牌。

此外,苏轼还拿着公使钱,在登州将渔船租赁给百姓。

而百姓偿还的办法也很简单——不还钱,只给鱼就行了。

这使得百姓的贷款买船积极性大增,登州渔业大爆发。

短短一年,登州渔民的群体就扩大了十倍。

登州外海多个岛屿,成为了渔民们晒网、卸货之地。

就连沙门岛,都不能幸免!

再这样下去,沙门岛恐怕就不能作为大宋流放重刑犯的目的地。

恐怕赵煦得考虑去南海或者什么地方,找个荒岛,作为流放地。

嗯……

土澳就不错,就是太远,没个十年二十年,怕是连土澳的边都摸不到,更不要说去流放犯人了。

苏轼当即再拜:“臣为陛下臣,安能不奉陛下旨意而用心王事?”

“愿请陛下降下德音,以教臣将来之事。”

苏轼只是大嘴巴。

但在追求权力,迎合权力以及靠拢权力这个方面,他与其他士大夫别无二致——也就可能节操高一点,三观正常一点。

尤其是,赵煦公开了他曾在‘先帝要求下立三誓’的事情后。

苏轼比任何人都更想进步!

原因很简单——只要升到宰执,那么,即使触犯十恶不赦的死罪,那么也至于赐死。

这对苏轼这样的人来说,简直是为其量身定做的政策。

只要升到宰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乱说话得罪人,连累全家了。

至于第一誓——不以谋逆之外的文字罪人。

其实,这东西的约束力,约等于没有。

确实,官家发誓不以文字加罪。

可皇帝完全可以拿其他东西来罪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皇帝而言,想搞一个人,还怕没借口?

实在不行,现场造一个罪出来。

谁又敢不服?

只有宰执大臣、三衙大将,纵犯十恶不赦之罪,止于赐死这一条才真正有意义。

赵煦看着苏轼的神色,嗯了一声,道:“卿回任登州后,须得记住,对于高丽来人求援之事,须当慎重,尤其要小心提防,那高丽来人,起二心,生邪胆,将我大宋拖入水……”

“北虏、高丽之争,于朕之言,狗咬狗而已。”

赵煦说到这里,就看向苏轼,道:“卿明白了吗?”

不要看,赵煦在那高丽僧官义天来朝的时候,态度好得不得了。

甚至赐给义天紫袍袈裟,还给了高丽很多大宋宫廷才有的版印经书。

但,外交上的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嘴上笑嘻嘻,背后捅刀子!

具体到如今高丽与辽国的战争,赵煦的心态是很奇怪的。

他处在一种矛盾的集合体。

是既怕辽人灭了高丽,又怕高丽反推了辽人。

所以,不要看他嘴上叫的凶,经常动不动就想要指使登州甚至京东路,加大援助力度。

实际上呢?

大宋迄今为止,对高丽王国的最大支持,也就是开战之初,援助的那些已经老旧不堪用的神臂弓与甲胄。

除此之外,不过是些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见与安排〗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