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给王安石的生日礼物(1/3)

打发走向宗良、高公绘,赵煦便半躺在坐褥上,闭着眼睛在心里复盘了一遍。

“向宗良、高公纪出知明州、福建,应无太大障碍。”

明年正月,蔡确就要落福建观察使的差遣。

他本人自是想要回朝的。

但是,赵煦不打算让其回朝。

一个前宰相,而且还是一个对皇权唯命是从,同时忠心耿耿的前宰相。

可是非常好用的!

所以,赵煦已经计划好了。

让蔡确和陈睦换一下,陈睦去福建,蔡确到浙江。

当然,这是需要做工作的,得让蔡确心甘情愿的去浙江才行。

好在赵煦在细节上,一直很讲究。

自蔡确去了福建后,每隔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赵煦就会派一個使者前去慰问、探望。

同时,蔡确在京的家眷,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逢年过节有慰问,遇到生辰则有嘉奖、慰勉。

其他人也差不多。

像章惇的老父亲章俞,今年九十大寿,赵煦就亲自派人,送去了亲笔所写的贺文。

想着这些,赵煦就记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于是,他坐直了身体,将冯景唤到面前,同时屏退了左右。

“大家,有何吩咐?”冯景等着左右都退下去后,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下个月江宁的王司空生辰,两宫可已选好了去道贺、赐物的使者?”赵煦问道。

王安石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三日。

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而从汴京到江宁,顺流而下,中途不耽搁,一般也需要七日。

所以,两宫那边,应该会在近几日选定使者,然后准备出发,为了赶在王安石生日前准时到达江宁,及时送上贺礼,所以一般都会提前半个月出发。

赵煦记得去年的使者是十月中旬左右出发的。

“回大家,似乎还没有选定……”冯景答道。

“若两宫选定了使臣,汝要立刻告诉我。”

“诺!”冯景点头。

“若有人问,皇帝殿要委任谁为使者,汝便选童贯去。”赵煦又嘱托一句。

“诺!”

……

两天后,十月丁亥(初三)。

永宁坊,旧虎翼军军营。

这个昔年,足足屯驻了两三千名虎翼军的禁军军营,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废弃。

旋即成为了禁军家眷们的住宅区,数不清的低矮棚屋,迅速蔓延开来,将半个永宁坊,变成了一个嘈杂、混乱的地方。

而在这个废弃军营的深处,曾经虎翼军的武库库房所在,却因为其特殊性,而一直有着一支禁军把守在此,而没有被周围的棚屋所吞噬。

如今,这个当年的武库已被重新改造。

变成一个又一个隔断开来的厢房。

每一个厢房的门口,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甲乙丙丁一类的房号。

厢房内,则是一个个大通铺,每个通铺上都整整齐齐叠着被子,通铺前有着一根于房顶相连的木柱,柱子上挂着一个个布包,这些布包上都绣着文字:汴京新报。

而在这些厢房的墙壁上方,则用着石灰,刷着一行行标语文字。

童贯领着一个男孩,穿过一个又一个厢房。

然后,他在一个厢房前停了下来。

“进去吧!”他对跟着他的那个男孩道:“从今天开始,汝便住在这丙字二号房……”

他伸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木牌:“这是汝的号牌。”

小男孩接过那块木牌。

木牌的正面,雕刻着汴京新报报童六字篆书。

在其背面,则是他的名字与在这汴京新报的号码。

高俅,永宁丙字第臣不入流的杂官转正为选人。

这是阶级的跨越!也是地位的飞升!

童贯却没有在这个事情多费心了。

在他眼里,这只是他拗不过面子,勉强答应了街道司的人的请托。

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在过去的这六七个月,他已经领了起码几十个开封府胥吏的孩子进入汴京新报当报童。

没办法!

这报童好啊!

进了汴京新报,虽然要受管束,还得每天跟着人出去卖报。

但是这里管吃管住,还能免费学各种技术。

今年以来,汴京新报向太医局、天文局、都水监、专一制造军器局等有司,输送了两三百名学徒。

此外,汴京算学、律学、武学,也都送了不少童子。

就连太学都塞进去了十来个。

虽然说,这些报童的身份,都是学徒、学仆。

他们做的事情,也都是打杂、服务为主。

然而……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人生所能触碰的天花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四十六章 给王安石的生日礼物〗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