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双赢(1/2)

司马光被一路簇拥着,过了州桥,到了御街上。

在御街上,他遇到了前来慰劳他的太皇太后使者。

然后是皇太后使者,也带着皇太后的诏书,亲自慰劳。

最后的最后,天子使者,持节而来。

在无数人的围观中,天子钦使,带来了天子亲笔手书的一张字帖。

并且当众交到了司马光手中。

司马光接过天子亲笔手书的时候,手都在颤抖。

因为,那张薄薄的元书纸上,所用的馆阁楷书,端端正正的写了华出众,字字珠玑啊!”

向太后满意的点头。

赵煦则回味了一下司马光的文字。

不得不承认,司马光的文字,就和他的书法一样,犀利而锋锐。

至少,糊弄住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没有任何问题。

整篇上书,全文不过数百字,但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字都紧扣着政治正确,没有给人留下任何空子和机会。

更紧要的是——司马光这篇上书,看似没有一个字在说新法不对,也没有说熙宁、元丰做错了事情。

但每一个字,都在指责新法,每一个句子都将变法以来的一切否定。

确实不愧是修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也确实不愧是连王安石都忌惮不已的旧党赤帜。

这篇上书,在赵煦眼中和当年王安石的《本朝百年无事劄子》一样,都是一篇缴文。

这是在向新法,向熙宁以来的种种宣战。

为什么?

因为司马光,要求广开言路!

而经历了熙宁、元丰变法,特别是元丰以来,赵煦父皇乾坤独断的统治。

从地方到中央,都已经积累了大量怨言,大量的怨气。

言路一开,这天下州郡,都要沸腾。

无数人都会抓住这个机会,给新法和新党添堵。

别说新法本来问题一大堆。

就算没有问题,也能制造出问题来。

现在,就看都堂上的章惇、李清臣、张璪如何应对了?

赵煦对此很期待。

向太后却是满脸惊喜:“我儿能看懂司马公的上书?“

赵煦点点头,答道:“儿大概能看懂……”

“司马公在请求广开言路,以正视听!”

向太后顿时喜不自胜。

这孩子,居然是这么的聪明!

于是,她试探着问道:“我儿以为呢?”

赵煦认真的想了想,然后看着向太后说道:“儿以为,司马公说的对!”

“广开言路,让天下人来谈论、议论天下事,是有好处的!”

“父皇就教导过儿:为政者要让人说话!”

赵煦知道,新法推行了这么多年,累积的怨气和怨言,是该有个渠道释放了。

堵不如疏嘛。

而且,这些事情现在做是恰当的。

总不能赵煦自己长大后再做吧?

子不言父过,否定自己的父皇,就是否定赵煦自己。

现在,借旧党的手去做这些就很好了。

做得好的,那是天子圣明,垂拱而治。

做差了、惹出麻烦来了。

那就是奸党祸国,小人乱政。

朕要拨乱反正!

所以,这是双赢!赵煦赢两次!

向太后立刻开心起来,抱着赵煦:“我儿来日必为尧舜!”

她已经想好了。

等六哥十四岁,长大了,可以理政了。

就拉着姑后一起退居后苑,将国家大权,交还给六哥。

以六哥的聪慧,到那个时候,想必是一定可以处理好国家大事的。

赵煦在向太后怀中,轻轻闭上了眼睛。

现代留学十年,不仅仅让他完成对儒家的怯魅。

也让他跳出了一切儒家意识形态的束缚和限制。

更跳出了新党旧党的信息茧房。

再也不是那个,会意气用事的年轻天子。

再也不是那个,会纠结对错是非的少年皇帝。

在帝都大学求学的时候,赵煦就已经被社会教育的明明白白——小孩子才计较对错,大人只在乎成败。

……

司马光入京,引发的涟漪,在整个汴京内外,震荡不休。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市易务、提举汴河堤岸司、杂买处等新法实施的官衙。

而,汴京城里的聪明人,则都瞪大了眼睛,观察着局势的发展。

很多人都敏锐的察觉到了,又一场新的洗牌,近在眼前。

就像熙宁变法一样,这一次,只要勇敢的踩中时代的浪潮。

那么,就又将涌现出一批弄潮儿。

而胆子大的人,已经开始出手。

在见到了司马光,受两宫和天子慰劳之后。翌日一早,一封奏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三章 双赢〗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