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3/3)
为什么?
因为这里起码能吃饱饭——甭管他们吃的是糠麸、豆子和少量米、面煮的粥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至少,他们能吃上饭了。
而且,也不需要戴枷锁、镣铐,还能有一个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每个月还能领到工钱!
拿着这些钱,他们可以买东西,也能攒起来,等将来出去后,去讨个浑家。
游师雄看过棉庄里发薪的时候。
羌人、党项人还有吐蕃人,都围在了庄园的监工面前。
他们热切的从监工们手里接过发给他们的铁钱。
有些人甚至流泪涕泣,跪下来感谢监工,感谢给了他们活路的‘善人’。
没有任何人愿意,再回青唐、党项,去给头领、兀卒或者赞普什么的为奴为婢,如同牲畜一样的活着,挨饿,死去。
于是,游师雄沉默了。
赵卨则笑眯眯的看着他,良久之后,游师雄叹道:“制使,您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是无法长久的。”
赵卨不置可否的笑了起来,道:“景叔也该知道,自三国以来,屯田庄园或者说邬堡庄园,始终是最快恢复元气的办法。”
“故而,这是最适合熙河的办法!”
他当然不会承认,他这个经略安抚制置使,到明年也会是熙河路的大棉田主。
现在,他的族人,已经在熙州、会州、兰州等地开垦出了数千亩的土地,雇了数百雇工,种下了牧草和豆子、青稞等物。
只等明年,就可以种下木棉。
他已经看过了熙河棉田的那些木棉了,他知道的,这是暴利的行业。
一匹吉贝布,现在在汴京城,售价按质量从七章,来教化熙河的羌氐豪族。
若能成功,便既可以光大恩师的学问,也能解决熙河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
熙河这里的羌氐豪族,确实是毫无仁义道德。
但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圣人的经义教化。
只要他们能接受圣人的教化,用圣人的道德来要求自己。
熙河的风俗,定可焕然一新。
所以,这是一片沃土!
在他来到熙州的第一天,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
整个熙河路,从未有大儒来讲学。
熙河的羌氐豪酋们,大多数也都未读过圣人文章。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