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圣天子(1)(2/3)



尤其是经历了市易务欠款一案后,曹佾算是看清楚了——没有人可以欠这位官家的钱。

谁欠他的钱,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讨回来。

敢当老赖?

那就别当人了!

徐国公张耆的家族,就是这么完蛋的。

三代人的努力、谨慎、小心和磨勘,就因为一个不孝子想欠钱不还,化作乌有!

连真庙御赐的宅邸,都被收回。

所以,汴京城的都商税院,现在迎来了他们最好的时光。

再也没有勋贵外戚,敢欠商税了。

至少现在没有!

不过,这位官家和先帝以及其他历代官家,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他是真的,肯带着大家一起发财的。

只要听他的话,跟着他走的人,都赚了!而且赚的是大钱!

就拿曹家来说吧。

今年开春之后,仅仅是靠着对辽贸易,就拿下了数十万贯的订单。

而曹家名下的其他产业,也得到了好多,来自开封府、六部有司的订单。

今年才臣士大夫们,对外戚武臣以及皇帝说得最多的话。

但,几乎没有人听。

不过,在大宋,几乎所有人都一致同意——天子不可与民争利!

您都富有四海了,何必和我们这些苦哈哈一起抢食?

但很可惜,哪怕是以宽厚著称的仁庙,也从来不听大家的。

赵官家们,以文臣、武臣、内臣,出知地方,充任监当官。

无论是市集,还是矿山,不管是鱼盐之利,还是手工业。

但凡能赚钱的行当,赵官家都想插一手,都想塞个亲信过去给他捞钱。

不然,先帝的封桩库的钱帛那里来的?

总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吧?

可当今官家,却是赵官家们中的异类。

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会主动拿着‘不与民争利’的圣人教诲,来给自己粉饰的人。

一即位,就罢废市易法,扑买堤岸司。

让元丰苑里的案牍,也调阅了一些开封府的卷宗……”

“于是发现啊,太府寺的抵当所,自太祖以来,无所建树,人浮于事,每年公帑开支两三万贯,却无一所得。”

“太宗皇帝当年于开封府府衙之前,勒石铭文,告诫天下: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只是想着,两三万贯的公帑,每年都这样浪费了,心中就实在是痛惜不已!”官家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明显沉重起来。

曹佾悄悄抬头,甚至看到了那坐在两步之前的小官家,眼眶开始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可是两三万贯啊!”

“我在集英殿里读书,听经筵官说,汉文帝当年欲修一个露台,召集工匠,询问后发现需要耗费百金。”

“文帝于是道: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为台?!”

“我虽然年少,听了以后也是感佩不已,愿意效仿文帝之政!”

“今抵当所,年费两三万贯,却无所建树……”

听到这里的时候,无论是曹佾,还是向宗良、高公纪的脑子都已经嗡嗡嗡的响起来了。

他们如何不知道,抵当所是干什么的?

写作抵当所,实为质库!

而且是官府所建有着官方背书的质库。

尽管,这个质库被大和尚们的质库打的满头包,根本没有作为。

但……

那只是因为抵当所是皇帝的而已。

“所以,我就想着,用堤岸司的例子,将抵当所在汴京的东南西北四所,尽皆扑买与百姓,任百姓自营。”

“这样一来,朝廷能得收入,百姓能得利益,抵当所也可以被盘活!”

赵煦说着,就看向了曹佾、向宗良、高公绘,问道:“三位国亲以为,我的想法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

曹佾、向宗良、高公绘立刻起身,无比虔诚的俯首:“陛下仁厚,天下幸甚!”

这不是圣天子,谁是圣天子?

三位国亲眼中都在冒火了。

他们当然也听得出,官家特意找他们商量的意思——就是要向他们透露这个消息。

就是要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来!

这可真是……亲官家啊!

真没把我们当外人看啊!

好处,直接都喂到嘴边了,他们若连这个饼都接不住,那也就白混了。

尤其是曹佾!

他想起自己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孙。

他原本还担心,自己百年后,天家亲尽恩除,子孙又不孝,恐怕很快就能他留下的产业败光。

但现在,若能有一个质库在手……

曹佾想起了大相国寺、打瓦寺还有太平兴国寺的质库日进斗金的盛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四十四章 圣天子(1)〗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