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格物风潮(2)(3/4)
煦颔首,然后赵煦就看到了在御花园的回廊入口处的石得一的身影。
于是,赵煦对着一直侍奉在凉亭外的冯景招了招手,吩咐起来:“冯景,去看看,石都知可是有事?”
近来赵煦和文熏娘相处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敢打扰。
都是文熏娘离开,那些人才会次第入见。
这是来自保慈宫的意志。
“诺!”冯景奉诏而去,文熏娘也很知趣的放下手帕,柔声道:“妾身告退。”
“嗯。”赵煦点点头,将文熏娘留下的手帕抓起来,擦了擦自己的脖子。
还别说,手帕上有着淡淡的芬香。
石得一很快就被到了赵煦近前,躬身拜了三拜,问了安后,他就禀报:“大家,探事司报告说,昨夜汴京城的瓦肆里,多出了许多流言蜚语……”
“好多人,都在那瓦肆中乱嚼舌头……”
石得一一边说,一边端详着赵煦的神色。
赵煦笑了一声:“都在说些什么?”
石得一答道:“众人皆云,乃是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用‘格物致知’之道,格出来的一件军国重器在试用。”
赵煦对此毫不意外。
因为,在大宋连这大内都守不住秘密。
就更不要指望外面的人能保守什么秘密了。
事实上,在公开向宰执们演示掷弹兵后,火器威力的事实就不可能再保密了——其实之前,坊间就一直有流言在说,专一制造军器局在生产一种威力极大的火器,只要投掷出去,就可以糜烂数十步。
只是没什么人当真,以为是那些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工人在吹牛逼。
昨天公开展示,众目睽睽下,那么多人看多了、听到了。
大宋拥有能如雷霆一样巨响的火器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瞒下去。
赵煦也不打算掩饰。
当然,他也没有打算公开承认,更不要说公布专一制造军器局的颗粒火药制备技术了。
石得一瞧着赵煦的神色,就差不多明白了,但他还是低着头问道:“大家,此事探事司要不要?”
“不必了!”赵煦轻笑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一向是主张要让天下人说话的!”
这个事情,应该大张旗鼓,鼓动舆论,加入讨论。
至于会不会因此让辽国、西夏甚至是日本、交趾等国,点开了火药的科技树?
赵煦并不太关心。
因为首先,契丹人也好,党项人也罢,在没有亲眼见到掷弹兵的厉害前,十之官那么多,总会出现一批,愿意跟着赵煦的指挥棒做事的大臣。
王安石变法,都能找出一大群支持者。
他这个皇帝喜欢的东西,还能有人不喜欢?
呵呵!
再说了,儒家从董仲舒开始,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天下人,特别是统治者解释社会现象,并提供一套解决社会问题的道德伦理秩序。
而历史已经证明,一旦儒生们无法向社会、向统治阶级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那么等待儒家的一定是崩塌!
魏晋清谈玄学和唐末五代的武夫当政,就是证据。
所以,赵煦只要把儒家逼到他们必须解释社会现象的地步。
那么,他们就会自己转型。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我成功后,自有大儒为我背书、辩经。
带着这样的想法,赵煦站起身来,对着文熏娘挥手:“走吧!”
“去庆寿宫,给太母、母后问安。”
“哦……”文熏娘立刻乖巧的跟了上来。
到了庆寿宫后,赵煦没费什么力气,就让两宫放弃了干涉舆论——因为赵煦说服了她们,现在干预晚了。
消息早已经传的满天飞!
当然了赵煦保证,一定会严令专一制造军器局,恪守颗粒火药的配方。
同时还会调遣禁军,加强对火药司的监督、保护。
两宫听完,这才放下心来。
赵煦则在安抚完两宫后对太皇太后道:“不瞒太母,其实沈括还利用火药,制造出一种,专用庆典和节日之物……孙臣看过,确是喜庆、吉祥之物……”
“孙臣已命沈括,备好数件,送入宫中,待太母圣节,于后苑燃放、庆贺……”
太皇太后顿了一下,然后犹豫起来:“这不大好吧……”
“官家如今还在守孝,老身又怎忍心在宫中庆贺自身生辰?”
但她的神色,已经出卖了她。
老太太年纪大了,就想热热闹闹,舒舒服服的过个生日。
特别是随着她的生辰接近,她想要热闹、庆祝的心思就越重。
这一点,宫中上下,甚至朝中大臣都看出来了。
只是没有人敢冒着得罪赵煦和向太后的风险,去捧她的臭脚而已。
向太后在旁边,一看太皇太后的神色,立刻就道:“娘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三十八章 格物风潮(2)〗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