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热闹的靖安坊(1/2)

元祐元年三月已丑(初的信件。

差点没把吕公著的眉毛都气歪。

李常骑着马,到了吕公著面前,就翻身下马,拜道:“学生见过恩相,恩相这是刚刚从司马相公府邸离开?”

吕公著点点头。

“司马相公身体可还好?”李常问道。

吕公著叹息一声,道:“司马君实已经康复。”

李常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虽然入京之后,司马光和他还有其他曾经抱团取暖的旧党士大夫们,明显出了裂痕。

可那只是政见上的分歧。

在旧党的大多数人眼中,司马光的道德光环,依然是无可取代的。

吕公著看着李常,问道:“公择今日来此是?”

李常道:“不瞒恩相,学生正打算去靖安坊。”

吕公著一听眉毛一扬:“公择也听说了?”

“嗯!”

宫中昨天就传出了消息。

天子在庆寿宫中,誓言要‘不加民赋,不增商税,不损百姓,而为太母、母后,兴建太皇太后宫、皇太后宫。’

于是,朝野上下都好奇,这位陛下打算怎么办?

没有人敢轻视之。

因为这位陛下已经证明了他在理财或者说玩弄财帛上有着非凡的能力。

旁的不提,单单是宋辽交子这一项,就叫他玩出了全新的花样。

宋辽交子正式发行也差不多一个月了。

因其印刷精美,图案精致,色彩鲜艳,广受欢迎。

特别是店宅务、都商税院以及开封府都宣布,完全接受并承认宋辽交子的价值。

换而言之,宋辽交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货币。

而且,交子的币值非常坚挺!

一贯的交子,真的能当一贯钱用。

吕公著在都堂上,就见过有官吏袖子揣着交子的事情。

靠着这个成绩,朝野上下都已经信服了自家少年天子,懂交子,会理财的事情。

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

所以,宫里面的消息一传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

像吕公著这样的宰执,还不敢轻易去靖安坊察看、端详。

类似李常这样的青壮派,被认为在未来有机会进入三省两府的‘年轻人’,就都很热忱了。

大家都很想知道,这位陛下,又打算玩什么花样?

他要怎样做到在两宫面前许下的诺言。

不加民赋,不增商税,不损民利,而为两宫建宫。

历朝历代,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对很多人来说,这更是颠覆性的东西。

毕竟,好多旧党士大夫都认同司马光对财富的观点。

天下的财富是有定数,不在民间,就在官府。

官府拿得多了,民间得到的就少了。

所以,皇帝不应该与民争利。

官府应该尽可能的退出大多数的商业领域。

什么榷盐、榷茶、榷酒,最好应废尽废。

实在不行,官府也该尽可能减少对商业的干预。

如此,藏富于民,天下大治可期。

而这位陛下,信誓旦旦,只要几个没收充官的勋贵祖宅,就可以经营处足够为两宫兴修宫室的财富来。

而且,还夸口不加民赋,不增商税,不损民利。

这要被他做成了。

吕公著知道,这就是堪比上古圣王的伟业。

因为只有那些古代的圣王,才能在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也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做到这样的事情。

也就是宋辽交子的成功,让他得以在经济领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

不然的话,就这个事情出来,朝野上下都会炸锅。

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天书事件。

赵官家一拍脑袋,带着宰执大臣,直奔泰山,玩起了角色扮演,假装自己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

然后……一地鸡毛……

跟着真庙一起胡闹的那几个宰执,后来都被人编排成什么样了?

五鬼啊!

想到这里,吕公著就对李常道:“公择看完靖安坊,回来与老夫说一声。”

“诺!”李常当然听得懂吕公著的意思:“请恩相放心,学生一定会将所见所闻,录于纸上。”

……

李常辞别吕公著后,再次骑上马,直奔靖安坊而去。

绕过旧封丘门,穿过东向御街,很快的他就到了靖安坊。

而李常发现,聚集在这里的同僚,已经有不少了。

几乎所有有志于三省两府的大臣,似乎都出现在这个小小的靖安坊附近。

户部尚书曾布、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礼部尚书曾孝宽、吏部尚书韩忠彦……

便是那些暂时无望三省的大臣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零二章 热闹的靖安坊〗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