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学区房

赵煦的话一说完,两宫就都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六哥打算怎么做呢?”向太后带着宠溺的问道。

对这个孩子,她是越来越喜欢了。

赵煦笑着回答:“儿打算从宋辽交子所得的抽税中拿出一部分当本钱,以充官的王、徐、陈等家的祖宅为核心,再收购附近的民居,将之连成一片,然后改造成恰当的民宅,售与汴京百姓。”

王、陈、徐等,就是前些时候和张吉一起倒霉的勋贵了。

这些人虽然不如张家那么显赫,却也都是真庙、仁庙时代的勋贵家族。

属于那种家里面,曾经有人被选入后宫,然后得了些宠爱,就被封官的家族。

当时也都赐了宅邸,普遍在盈槛数十到百余之间。

而真庙、仁庙时代,赐给后宫妃嫔外家的宅子,一般都集中在内城。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几家的宅子,都集中在内城左二厢的靖安坊。

此坊在现代,研究宋史的人群里很有名。

因为根据野史记载,赵佶那个混小子,出宫嫖李师师的时候,就是‘出东华门,二里许,至镇安坊(靖安坊)’。

所以,有一大把人在考证靖安坊到底是在那里?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也只知道,靖安坊大约在惠和坊附近,与打瓦寺不远,大抵在旧封丘门内的区域。

还是赵煦帮他们考证出了具体地点。

打瓦寺以南,甘露寺遗址之北,东华门以东的三角区域。

其距离昭庆坊大约五百步,与东华门只有不到章,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诗赋,天下传颂。

哪怕是被人不耻的王拱辰,也没有人能否认他的才华。

这要是用钱就能买府学名额……

朝野上下都会反对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赵煦笑了起来。

太皇太后担心的是‘朝野物议,恐怕不会同意。’

换而言之,若是朝野要是没有反对,这个事情就能做喽?

赵煦看向这位太皇太后,道:“太母请放心,孙臣又岂会将国家名器,贩与市井呢?”

“孙臣建的这些民居,卖与百姓后,其主人子弟,并不能直接入读府学,他们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入读府学!”

“孙臣给他们入读的是,开封府府学之下的蒙学、小学以及中学!”

“只是会给这些从开封府中学之中毕业的学子,一个可以考入府学的机会!”

这就是在抄袭现代的学区房政策了。

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可以配套入读。

而且,名师、名校buff刷满。

同时,还有机会直升开封府府学这个天下就业率第一,当官率第一的大宋学府。

就问,这样一个学区房,朕卖的贵一点,学费也收的贵一点,可不可以?能不能卖掉?

“蒙学、小学、中学?”两宫面面相觑,这些词汇她们能理解,却闻所未闻。

赵煦解释道:“所谓蒙学,开蒙之学校。”

“小学,则是蒙学之上,以授五经。”

“中学,则讲五经经义,并授数、法、理财之学识!”

“蒙学可以直升小学,小学可以直升中学。”

“但中学升府学,则需要考核,如科举一般,优中选优,必以佼佼者得之!”

两宫听着,互相看了看。

太皇太后问道:“朝臣们会不会有意见?”

“太母放心好了,朕会说服朝臣的!不会有人反对的!”

在经历了庆历兴学、熙宁兴学。

大宋的士大夫们开始狂热的热衷于兴学兴教。

地方官考核政绩的指标中,开始出现对州学、县学的评定。

但,在这个时代,一切都还在萌芽中。

士大夫们只搞懂了成人教育。

目下的大宋,也基本只有成人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靠着家学、自学。

范仲淹等寒门士子的人生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据。

自然,如今连私塾都是很少的。

更不要说,这种官办的公立蒙校、小学、中学直到府学的成熟教育模式。

而这样的模式,除了收费外,而且是以高额学费作为办学模式外,没有人搞得起。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九十八章 学区房〗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