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两宫(3/4)
忠臣们却远在五湖四海,朝堂之上,尽是奸臣乱党!>
一旦有变,这社稷宗庙,如何是好?>
想着这些,高太后脸上,难免又开始忧虑起来。>
粱惟简瞧着高太后的神色,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娘娘,还有个事情,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高太后悠悠叹息一声。>
“臣听说,前些时日,中宫长秋,命人在大相国寺中设斋祈福,其祷文曰:延安郡王祈祷,此事如今,已有不少人听说了!”>
高太后听着,顿时脸色铁青,身体微颤。>
良久,她才道:“皇后何至于此!”>
粱惟简根本不敢接话,只是深深低头。>
高太后长叹一声,自顾自的说道:“老身又岂会害自己的孙儿?”>
皇后使人设斋祈祷,特别在祈祷祷词里,以延安郡王的名义来祈祷。>
这是告诉天下人:官家有儿子!>
而且已经长大了!>
潜台词就是:都长点心吧!>
暗戳戳的指的是谁?>
有心人自然会联想。>
斧声烛影的传说,国朝上下都是知道的。>
金匮之盟的故事,更是历历在目。>
“两府髃臣,可有说些什么话?”高太后思虑片刻后,便问粱惟简。>
粱惟简低着头,答道:“此事,臣并未与闻!”>
高太后听着,神色顿时一黯。>
有些时候,没有议论,才是最大的议论!>
因为,他们都转入地下了。>
高太后想起来了,自皇帝疾重以来,两府宰臣,几乎每日早晚都要入宫问安。>
问安之后,他们都会集中前往皇城之内的都堂或者枢密院集议。>
在集议过程中,宰臣们常常会命令锁厅,只允许中书舍人在场记录。>
相关集议记录文字,更是只有中书舍人才能阅读。>
粱惟简仔细观察着高太后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汇报:“不过,臣听说,右相蔡公之母,曾奉中宫令旨入宫觐见!”>
“蔡持正之母?明氏吗?”高太后立刻警觉起来:“她入宫做甚?皇后召她入宫做甚?”>
粱惟简摇摇头:“此臣所不知也!”>
高太后的警惕心,立刻拉满。>
粱惟简是入内内侍省押班,提举宝慈宫,消息素来灵通。>
此外,粱惟简还和陈衍、张士良等高品内臣,往来密切。>
连粱惟简都不知道明氏和皇后见面在谈什么?>
这就只能说明,皇后和明氏谈论的事情,极为敏感,恐怕是私底下谈的,而且说的时候,避开了旁人。>
再想到皇后命人去大相国寺祈福,却在祷词里假托延安郡王之名,偏偏这个事情现在人尽皆知了。>
高太后不得不怀疑,此事,就是蔡确和皇后商议的结果!>
这是敲山震虎!>
高太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她又想起了,粱惟简禀报的冯景去资善堂取笔墨纸砚,言称‘延安郡王欲为官家抄录佛经祈福’的事情。>
延安郡王才几岁?>
抄录佛经?>
他认得全佛经上的字吗?就算认得全,他会写吗?写的了吗?>
所以,是谁教的?>
为什么要这样教?>
目的是什么?>
高太后的心中,顿时蹦出一个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于是,她再也坐不住了,对粱惟简道:“传旨,移驾庆宁宫!”>
“老身要去看看,我赵家的麒麟儿,究竟是何等纯孝!”>
高太后虽是女流,自幼也长于深宫,未尝经历过什么人心复杂。>
但她的要强,却是早已有之!>
英庙在世之时,整个大内皇城,一个妃嫔也没有!>
姨母慈圣光献皇后,为此还责备过她,让她主动给英宗选妃。>
高太后直接一句话封死了慈圣光献皇后的责备。>
“奏知娘娘,新妇嫁的是‘十三团练’,并未嫁给什么官家!”>
在这宫中这许多年,高太后从未让自己处于被动不利。>
她从来都是争取主动的。>
……>
向皇后仪卫,自出坤宁殿,经崇政殿,往东华门下庆宁宫去。>
但,刚刚出了崇政殿的侧门,就听到了内臣引唱、净街的声音。>
“太后出幸,群臣避道,百官奉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 两宫〗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