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汉明之质、唐宣之德(1/2)

刘挚在太皇太后的质问下,瞬间哑然。

窥探宫闱、试探圣心的指责,属于诛心之问。

而孩视天子的罪名,更是他无法承受之重。

刘挚张了张嘴,想要分辨,可声带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文字,现在已经很难解释清楚了。

他太急切了!

急切到在弹章中,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引导着两宫的情绪。

那些文字现在构成了他的罪证。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

可阻止不了别人的曲解!

而且,他也无法解释,第二封弹章为何不遵旨,反而继续弹劾开封府。

这在外人眼中,这就是孩视天子!

圣心已有决断,身为大臣,却逆旨而行,甚至对天子指手画脚。

这不是孩视难道还是尊重?

在这一刻,刘挚想起了乌台诗案,苏轼不就是和他一样吗?

苏轼的那些诗句,自然满含了对新法的厌恶,但苏轼写的时候,并不觉得有问题。

士大夫针砭时政而已!

天下事,天下人皆可议论!

他也一样,他的弹章,在写的时候,他自认为是出于公心。

而且,他为了方便两宫理解,也为了引导两宫跟着他的思路。

写的太细,也太刻意了。

当时,他还自觉得意洋洋,甚至认为两宫在看了他的奏疏文字后,应该会对他的忠心感到满意,从此他说不定就能得到两宫重用。

取代李常,成为御史中丞,甚至拜为宰执,也都是指日可待。

然而,他现在却和苏轼一样。

他曾得意的文字和想法,现在化作了罪名。

那些想要引导两宫的文字,被理解成为了‘窥探宫闱、试探圣心’,以及‘孩视天子’!

不该这样的!

也不该如此的!

刘挚垂首再拜,内心的苦涩,让他的身体颤抖起来。

在这两篇弹章之前,他曾上书谈论了很多事情,也弹劾了不少人。

两宫那个时候,可没有责怪他‘窥探宫闱、试探圣心’,更没有说他‘孩视天子’!

正是那些弹章,让他越来越自信。用词和措辞,也越来越大胆!

两宫甚至还嘉奖过他,说他‘勇于任事’。

为何偏偏这一次就出了问题?甚至激怒了两宫?

刘挚抬起头,看向了那个御座上,似乎一动不动的沉默天子。

“是他吗?”刘挚想着。

然后他就想起了,之前听到过的传说。

那些在都堂上的流言蜚语。

那些传说是在宰执们嘴里,无意流出的私下议论。

“天子虽幼,却不可以以少年视之!”

“官家十岁,已有汉明之质、唐宣之德……”

当时,刘挚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都是都堂宰执们的吹捧。

他一直觉得,那位陛下,只是一个孩子。

虽然朝廷一直对外宣称——官家已有十岁,乃是熙宁帝!

刘挚如梦初醒。

想到这里,刘挚就猛然抬头,看向那殿上的御座顿首再拜:“陛下!官家!”

“臣是一片公心,绝无半分私心啊!”

“乞陛下明察……”

他就算是死,也要死的瞑目。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刘挚是在肉身探路。

他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败在了哪里?

他也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因为碰了那位少年天子的逆鳞,才落到现在的处境的?

“是吗?”御座上的天子,悠悠而道,稚嫩的童声,看似随意,但在刘挚耳中,却几乎是坐实了他的猜测。

因为这位陛下随后就道:“小人无朋,君子有之?”

“爱卿的意思是,朝堂上尽为小人,独卿与王岩叟乃是君子?”

顿时,朝堂之中的宰执大臣们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这正是当年欧阳修写了《朋党论》非但没有缓和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原因——嘲讽不是这么开的。

一句话,就将其他人都放到了小人的位置上。

那些人能放过庆历君子?

不打死才怪!

也就是当时的仁庙脾气好,换一个天子,范仲淹等人都要被欧阳修连累,这辈子都难有重用!

而现在都堂上的宰执们,显然脾气不算太好。

吕公著更是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刘挚和王岩叟都没救了!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不参与攻击,就是对这两个人的最大帮助。

刘挚却是已经放开了,他顿首再拜:“臣不敢……只是,臣以为臣乃一片忠心……”

“乃是见开封府之弊,故而言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两百八十二章 汉明之质、唐宣之德〗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