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请君入瓮(2/2)
写上文字,然后贴到书中的字里行间。>
这些文字,是赵煦精心思量之后,再三斟酌的成果。>
他会发出一些属于小孩子的幼稚之问,但偶尔也会‘灵光乍现’,提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属于‘聪俊’甚至是‘圣明’、‘仁圣’的问题。>
赵煦这是在立人设。>
立一个符合儒家价值观,也符合高太后心目中的‘圣孙’、‘贤孙’形象的人设。>
人设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大宋,只要立好一个人设不翻车,那么收益是无穷的。>
比如说司马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从熙宁变法开始,司马光就拒绝了一切朝廷官职差遣的任命。>
他就蹲在洛阳写书,他每次上书,都只会谈一件事情:新法害民!>
为什么害民?有证据吗?>
他不说,但他表示,不管怎样,抛开事实不谈,新法扰民害民,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于是,司马光足不出户,成为了旧党赤帜!>
成为了所有反对新法的守旧派的士大夫、外戚、勋臣心目中的天下希望!>
哪怕是文彦博、富弼、王拱辰这些地位官职远在司马光之上的元老重臣,在旧党派系之中的地位和天下士林的声望,也远远不如司马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什么?>
因为其他人,包括文彦博、富弼,都在变法时期或在中枢,或在地方为官。>
特别是文彦博,一度担任枢密使,直面着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而任何人,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
只要犯错,就会授人以柄!>
但司马光从始至终,拒绝出任任何实际职务。>
他就在洛阳写书,一边写书,一边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称颂祖宗旧法的好处。>
因为他不做事,所以不会犯错,没有错误,自然就没有弱点,就没有可以供人攻击的把柄。>
于是,司马光成为了整个旧党的一面赤帜!>
所有对新法不满和厌恶的人,都将司马光视作希望,视作救星。>
便连新党之中,也未尝没有人,被司马光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觉得‘他或许可能是对的吧?’。>
毕竟,新法实施十几年,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很多新党中人,面对这些问题,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的司马光,就如同熙宁之前的王安石一样。>
都是承载天下之望的名臣!>
一个时辰后,赵煦将手里的那一册《春秋》圈注完毕。>
然后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也确认相关文字,不会触犯高太后的忌讳。>
便将冯景叫到自己面前,与他吩咐:“汝持我书,去保慈宫朝见太母,将此书献与太母,便说:孙臣延安郡王拥,蒙太母慈爱拥护,下赐圣人经义,奈何孙臣年幼且愚,才浅学少,于经义之上,实有不解之地,于圣人真意,犹难揣测!”>
“伏唯我太母圣谟光大,慈爱天下,孙臣惶恐,特呈近来读书之疑难,乞我太母,阐发圣人之教,不吝慈圣之言……”>
高太后既要强,又好面子,尤其在乎世人,特别是士林对她的评价。>
司马光、吕公着,一句‘女中尧舜’,尚且让高太后喜得不能自已。>
如今,赵煦主动送上门去,请高太后来教他读书。>
这是什么样的诱惑?>
周太姜啊!>
而周太姜的孙子,乃是周文王!>
于是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赵煦就不信,高太后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青史留名,万古传颂,流芳百世,虽国灭而德不衰,为万世楷模,天下榜样!>
喜欢我在现代留过学请大家收藏:(.sodu777.)我在现代留过学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请君入瓮〗地址https://wap.xbqg9.net/45/454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