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临阵练枪(1/2)
平原上各村老百姓大致分三类。>
一是有钱人家,条石青砖院墙,住房多以青砖砌筑,屋顶横向安大腿粗树干作檀,锯开的木板钉在檀子上作搁板,再在搁板上盖瓦,搁板处放盖瓦,空缺处屋瓦弧形开口向上作沟,让雨水在沟里流到屋檐滴落,一般来说门窗讲究,以地主乡绅为主,也就是常说的富农。>
而每村的地主基本只会有一个,因为几百年来相互竟争最后几乎都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就算有两家,一般也是某家族分家而成。>
第二类一般跟大地主乡绅有些关系,甚至是大家族旁支逐渐没落,家境自然会稍差一点,一个村土地总量就那么多,开支散叶后人均土地更少,家里修房建屋多以夯土作院墙,住房原木作立柱,横向以木方作支撑梁,屋顶同样用木搁板间隔盖瓦。>
通常会在墙体上穿插几根木头,再搁上木板,架个梯子上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阁楼。>
这种几乎全木的屋子,鬼子烧起来…最趁手。>
第三类是那些家有极少薄田,或甚至根本没有田地的佃农,院子更是简陋,以夯土或者树枝编成篱笆作院墙,住房也用夯土夹板垒成,屋顶多盖茅草,多敦人家会在堂屋架上横梁,顶部以石灰混沙加茅草为筋形成三合土作平房屋顶。>
一般都是北高南低,以便下雨时不积水。>
这种平房不仅不结实,而且修好不久就会漏水!却因屋顶可以晒粮食成为各家各户首选。>
自从洋灰出现,大富人家自然也会修高楼,两层三层都有可能。>
村子不在交通要道上,光靠收地租出不了大富人家,以致全村没有一户楼房。>
夯土围墙大门外。>
乱枪响个不停,伪军们偶尔从大门或者院墙冒头打一枪立即缩头。>
枪声渐渐稀疏。>
瓮中捉鳖!>
伪军们根本没打算给院子里的人机会。>
屋里人必须想方设法想要离开,不然下场难料,夯土墙看起来不结实,关键是用大刀根本不好使上力,眼看一时半会,忙出身汗的李刚掏不出个足够让人钻出去的洞。>
并且掏出洞后,墙外也很可能有敌人,但是,总好比留在屋里等死要好!>
院外。>
伪二班长心情不错,听一班长刚才那通叫唤,他知道一班应该死了好几个,不过,这关他什么事儿?十八年后再当好汉吧…>
二班从西包抄,目前还没什么损失,村外三班从西边增援进来两个人,目前他手上可谓兵强马壮。>
盲目地进攻,对惜命的他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猥琐的藏在墙根屋顶,隔着院墙打不着屋子里人,但也不会招来子弹。>
平安是福…>
前边有一班那些一心想捡便宜的傻子顶着,自己趴在屋顶上晒太阳多舒服?>
旁边几个院子平房及茅草屋顶,三三两两蹲跪趴着他的手下,也许是枪举久了着实太累,也许是枪声只是在小院正面响,后面包抄到位却半天没看到个人影,伪军们缓缓放下手中步枪,甚至开始点烟、吃干干粮、喝水,互相吆喝好不热闹。>
软软茅草屋顶太阳晒热了后背,准备再晒个正面的二班长,从屋脊最高位处缩回头,都懒得看东边打得热闹的院子。>
在阳光下吐出一串烟圈,脑袋左右晃准备找个舒服的睡姿…>
忽然发现,南边不远处的茅草屋顶似乎有动静,有点像...两个猫在戏耍...>
一黑一灰,伪班长赶紧调整眼珠子,紧盯那两团毛茸茸的东西细看,不对!其中灰色那个是个狗皮帽,另外一个目标要小那么点,有点像一个…小扫帚!>
心里一惊,赶紧扯枪调转枪口,扯开破锣嗓子顺口大叫一声:“南边有人!”>
举着枪指向目标,根本没瞄,凭感觉往那狗皮帽位置放了一枪。>
这家伙能当班长,还真有几把刷子,距离又近,子弹不偏不倚,将刚探出头的李老三狗皮帽打了前后两个窟窿。>
子弹顺着李老三头皮犁过,散发出一股毛发焦味。>
旁边没冒头的道门那年青人,见缩回头李老三捂着头怪叫,大惊:“哎呀,三师兄中弹了...”>
趴在旁边的小红缨横着踹了那货一脚:“脑袋上中枪还能叫唤,他死不了...”>
仅接着,又是三发子弹先后呼啸而至,打在屋脊上噗哧着响。>
刚才探头已看清目标位置,小红缨顺势横着滚向旁边,长吸一口气,屏住呼吸。>
将步枪快速向前推,身体猛地抬起,枪口向下压,小脸贴着枪托,照门与准星与仅隔着二十来米刚才开枪的目标连成线...>
隐约看见目标拉完枪栓正在推弹上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熢火之下】最新更新章节〖第878章 临阵练枪〗地址https://wap.xbqg9.net/44/4441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