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孔明欲见公孙续(3/3)
续,双方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对方却对自己推崇备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让自己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石韬纳闷地问道:“孔明贤弟,你当真从未和公孙续有过交集?”
诸葛亮苦笑道:“广元兄为何不相信某?某从未去过北地,公孙续也从未来过荆襄,怎么会有什么交集?”
“这就奇怪了……”石韬喃喃自语,心里大惑不解。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大笑道:“广元兄,别来无恙乎?”
诸葛亮把信还给石韬,问道:“广元兄可知徐元直的下落?”
石韬摇头:“已有一年多未见,不知其踪影。”
诸葛亮笑道:“元直现居新野,整日和市井游侠厮混,很是逍遥自在。广元兄去了新野之后,就说是‘单福’的故人,自有人带你去见他。”
诸葛亮看出了石韬的疑惑,淡淡一笑并未解释。别看他隐居在南阳,但是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对各地有实力
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
的诸侯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注,准备时机一到就出山建功立业——才华横溢,年轻气盛,岂会甘心一直隐居下去?
石韬大为震惊,诸葛亮为人谦和,但是却有凌云傲骨,素日以管仲乐毅自居,自视极高,曾戏言‘若无文王,吾隐世不出’,如今却主动去见公孙续,若是说仅仅为了替崔州平求情,自己是坚决不相信的!难道孔明已经决定投靠公孙续?若得孔明相助,公孙续可谓是如虎添翼,天下何人可挡!只是孔明颇有忠义之心,以前还怒骂过公孙瓒,而公孙续显然奔着谋朝篡位而去,可谓是乱臣贼子,按理说孔明绝对不可能给公孙续效力,为何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
诸葛亮肃然问道:“广元兄莫非遇到了难事?”
石韬按捺住心头的震惊,问道:“孔明贤弟准备何时去见公孙续大将军?”
石韬十分喜悦,有诸葛亮陪同,这一趟新野之行必定会十分顺利。
诸葛亮略一思索,沉声道:“明日某先陪广元兄去新野找徐元直,然后再前往冀州。”
诸葛亮淡淡道:“州平兄蒙难,某岂能袖手旁观?既然公孙续将军看得起某,某就去见他一见,替州平兄求个情。至于是否出仕,回头再论吧。”
起先诸葛亮很看好屡屡击败公孙瓒的袁绍,然而袁绍后来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随后公孙续横空出世,先斩丘力居,再战弹汗山,初步引起了他的注意,不过出于对公孙瓒的厌恶,他对公孙续并无好感,只是加以关注罢了。不料公孙续一发不可收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即使第一次冀州大战挫败而归,也很快稳定住了内部,又吸纳了黑山军,实力不降反升。更让他看重的是公孙续对百姓的友善以及点石成金的手段,有了这两点,乱世平定之后百姓才有更大的机会过上好日子。
诸葛亮把信还给石韬,问道:“广元兄可知徐元直的下落?”
由于消息传递太过缓慢,诸葛亮和石韬并不知道徐州也落到了公孙续手中,刘备已经逃到了江夏,而幽州大军也已经杀向淮南。
直到公孙续收留数十万流民,并且给其分发土地,提供种子和牲畜的消息传到诸葛亮耳中的时候,他才开始认真审视公孙续,并且收集了对方大量的情报,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公孙续的表现也越来越抢眼,终于形成了横扫天下之势,除非公孙续头脑发昏不断犯一些重大错误,否则定鼎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青衣文士笑道:“此歌谣必定是孔明所作!走走走,咱们赶紧上去!快一年没见了,很有些想念孔明呢!”他跳下驴子,把缰绳交给仆童,负手向那条上岗的小路走去。
至此,诸葛亮已经有了出山投奔公孙续的念头,毕竟天下大势已定,除了公孙续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可以投靠。不过他自重身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毛遂自荐,因此必须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石韬带来的这封信,在诸葛亮看来就是最好的契机,不过他并未彻底下定决心,准备亲自见见公孙续,最后再‘考察’一下对方。
“原来元直在新野……”石韬随口说了一句,猛然瞪大双眼,惊讶地问道:“孔明贤弟,你让我去找元直,莫非是想答应郭奉孝的提议?”
不过也仅仅只是看重而已。
公孙续在冀州的做法也没让诸葛亮失望,为了让冀州的百姓熬过青黄不接的这两个月,公孙续不但减免赋税,而且还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幽州运送粮食接济百姓,完全称得上是仁义爱民。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大笑道:“广元兄,别来无恙乎?”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三国之白马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六十二章 孔明欲见公孙续〗地址https://wap.xbqg9.net/43/4331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