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理是这个理,但没有人站出来替阿敏话。[≈][].[].[]大家都看得出来,皇太极盼望阿敏出错,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谁敢替阿敏话,那就是皇太极不共戴天的敌人。
在一把手的需要上,是无理可讲的。
阿敏,你还有一个名字叫悲催。
最后大家通过了一个一致的决定,——死罪。
领导还是比较可爱的,虽然众臣没有一个代阿敏求情,皇太极还是没有决定立即杀了啊敏。
把死罪改为幽禁。
领导真是宽宏大量,阿敏你这样真是活该。
在明朝抢了这许多东西,皇太极好好享受了些日子,但没有过多久,皇太极又宣布出征,别都吃胖了,不能干活。
这次兵锋所指是大凌河,因为祖大寿在那里砌城。
袁崇焕被崇祯干掉了,老将孙承宗来了,朝里没有人,孙老头想退休也不能,但凡有点余热也得贡献给崇祯这孩子。
孙老头的习惯就是循序渐进,慢慢向前推进,如果让明军在大凌河站住脚,锦州稳固,照孙承宗的风格,接下来必定是蚕食,慢慢地磨,今天占你十亩地,站住了,明天再来,还是十亩,玩死你。
七年前,他稳固山海关,恢复了宁远,稳固宁远,恢复了锦州,现在,他稳固锦州,是打算恢复广宁,照这么个搞法,估计是想稳固沈阳,恢复赫图阿拉,把皇太极赶进河里。
这使坏的孙老头!皇太极自然是不能容忍,所以,他亲率大军,前往大凌河,准备拆迁。
但祖大寿辛苦半年多,自然不让拆,早早收工,把人都撤了回来,准备当钉子户。
然而,当皇太极气喘吁吁地赶到大凌河城下时,却又不动手了。
他只是远远地扎营,然后在城下开始挖沟。
皇太极很卖力,在城下呆了一个多月,也不开打,只是围城挖沟,挖沟围城,经过不懈努力,竟然沿着大凌河城挖了个圈,此外,他还很有诚意地找来木头,围城修了一圈栅栏。
如此用功,只因害怕。
鉴于此前他在宁远、锦州吃过大亏,看见城头的大炮就哆嗦,所以决定,不攻城,只围城,等围得差不多了,再攻。
对于这一举动,祖大寿嗤之以鼻,并不害怕,事实上,得知围城后,他还派人在城头喊话:“我军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两年,你奈我何?”
皇太极听到了,并不生气,想了个很绝的回答,又派了个人去回话:“那就困你三年!”
大凌河被围的消息传来后,孙承宗立刻开始组织援军,先派了几拨部队,由吴襄带头,往大凌河奔。
吴襄就是吴三桂之爹,据吴三桂本人也在这支部队里。
可惜,这支部队刚到松山,就被打回去了。
部队不行,换大部队,
这支援军由大将张春率领,共四万余人,奔袭大凌河,列阵迎敌。
大客户上门,皇太极自然亲自迎接,到阵前一看,傻眼了。
统帅张春是个不怎么出名,却有点水平的人,他千里迢迢赶到大凌河,却摆出防守的阵势,收缩兵力,广建营寨,然后架起大炮,等皇太极来打。
几尊大炮吓不住皇太极的,皇太极派出两队精锐骑兵,以左右对进战术,攻击张春军两翼。
张春同志也不傻,阵势摆的很好,大炮打得很准,几轮下来,后金军队损失惨重。
进攻失败后,皇太极拿出了他的压箱底绝招——大炮。
由于之前被大炮打得太惨,皇太极决定,开发新技术,造大炮。
所以当巨大的轰鸣声从后金军队中传出时,张春竟然产生错觉,认为是自己的大炮炸膛,还派人去查,但残酷的事实告诉他,敌人已经马刀换炮了。
为保证此战必胜,张春来的时候,还带上了一员猛将——吴襄。按原先的想法,吴将军是本地人,跟皇太极也打了不少仗,熟悉后金套路。
应该,这个法是很对的,吴襄到底了解情况,一看仗打成这样,立马掉头就跑了。
这种搞法直接导致了张春军的溃败。
四万援军就此覆灭,祖大寿不想困在城里等死,于是选择突围。
突围的地点是南城,据他观察,南城敌人最为薄弱。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我和清朝有个约会】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三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4/49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