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3)
后来**哈赤向明朝这边送礼,都是用车拉的,李成梁奢靡的弱点,直接从容了**哈赤的成功。[≈][].[].[]
因为有了**哈赤这一家子无间道,就明白了为什么李成梁在消灭女真人方面如此的得心应手,为什么有别的部落对**哈赤构成威胁时,李成梁会主动帮其消灭,为什么在以后**哈赤的父祖遭到误杀时,**哈赤敢怒气冲冲的质问明朝‘我父祖何罪’。
**哈赤在李成梁军中待的时间并不长,在这里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还不如放回无间道的坏境里去,能发挥更大的潜能量。
王杲死了,但王杲的儿子没有死,王杲的儿子叫作阿台,蛰伏了几年,积蓄了一点力量,再次到明边抢掠,毕竟那时候,在那样的坏境下没有比抢掠更好的职业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成梁就是一个字:杀。两个字就是:全杀。三个字就是:杀干净。
当李成梁端着高压水枪冲击时,阿台怒气的火焰便熄灭了,再次龟缩到古勒城。古勒城易守难攻,明军攻击了几次没有成功,还损失了不少人,李成梁就找了两个人来帮忙。
一个是**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同来的还有他的父亲塔克世,李成梁请这两个无间道来干嘛?那是因为**哈赤家族与王杲家族有很深的渊源,王杲是**哈赤的外祖父这就不用了,阿台还娶了**哈赤某个大爷的女儿,阿台还是**哈赤的堂姐夫,即使舅舅又是堂姐夫,混乱吧,但在那时候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李成梁要请觉昌安来帮忙。
另一个是古勒城的邻居,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老尼是觊觎古勒城的土地和奴隶,所以来帮忙。
二人携手到了城下,商量对策,于是定了一个计划,进去劝降。
谁进去?那当然是觉昌安了,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于是觉昌安就带着儿子塔克世进城劝降阿台。尼堪外兰则在外等待。
或许是觉昌安的口才不大好,又或者是阿台开出的条件高,过了许久,尼堪外兰未见觉昌安出来,这时偏偏来了个李成梁的使者来问:“为何还未解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事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曲折,怎么还墓办成;一是你怎么这么笨还没有办好。后一层意思显然是对尼堪外兰能力的怀疑,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以后不带你玩了。
无计可施的尼堪外兰就在城下喊了一句:“太师有令,(此时李成梁已官拜太师)杀阿台者便为此城之主。”这无疑是张口头的支票,面额可以随便大,“杀阿台者便为女真人皇帝”也行。
城里的人也不傻,不是一句空头支票就能忽悠住的,他们是从这句话里揣摩出了另一个意思,那就是李成梁可能只想杀首犯阿台,胁从人员可能不问,他们却不知道这只是尼堪外兰随便喊的一句话,于是就有人操刀奔阿台去了,于是就有更多的人去,于是就城里大乱。
明军一头雾水的看到城里烽烟四起,头脑清醒的他们是绝不放过这个机会的,于是就发动了进攻,冲进城里进行了屠杀。混乱之中觉昌安和塔克世被乱军杀死。
**哈赤得到这一消息悲痛难支,亲自到边境质问明军:“我父祖何罪?”明朝方面只得以误杀敷衍塞责,并交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另给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又给予都督敕书,及各家敕书。
敕书是什么?敕书就是入关的凭证,每道敕书可以带领十五个人入关,入关就可以交易物品,持敕书者还可以朝贡天子。**哈赤得了三十道敕书,就可以带450入关,这交易量也相当大了。
阿台势力削弱了,建州有名的首领都死得差不多了。这对于**哈赤与尼堪外兰的角逐是十分有利的。另外更有利于**哈赤势力迅速发展的因素,是明廷边官的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海西各部,减少了对**哈赤活动的干涉机会。加上海西南北两关争斗及明廷的参战,严重地削弱了海西势力,又为**哈赤成就自己的事业减少了相当的阻力。因为这时,王台有二子一孙,二子是康古陆、猛骨孛罗,一孙是歹商。三人争继父祖遗业,相互残杀。叶赫部的逞加奴、仰加奴与王台的旧部白虎赤相勾结,借“三卫”蒙古的兵力,攻击猛骨孛罗和歹商,海西陷于战乱之中。
同年十二月初一日,逞加奴、仰加奴纠结泰宁卫骑兵,借与猛骨孛罗仇杀为名,预谋抢掠开原、辽沈各地,强行向明廷索取敕书,想称雄于女真各部。辽东巡抚都御史李松再三派人宣谕利害,二人都不肯听从。于是李松与李成梁密谋:以发给敕书为名,引诱逞加奴、仰加奴及其子兀孙孛罗、哈儿哈麻和白虎赤等,前往关王庙,设伏兵进行杀害。逞加奴、仰加奴不识其计,结果逞加奴等人及另外三百一十多名随从几乎全被杀死在关王庙。幸而逃出者又被李成梁的中固城(今开原县中固)伏兵掩袭,前后共被斩杀一千二百五十多人。
逞加奴、仰加效死后,其子卜寨、那林孛罗承袭父业,继续与南关歹商、猛骨孛罗互相攻杀,以图报父祖之仇。然而,这时海西各部势力已经大大地削弱了,这就为**哈赤势力的兴起,在女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和清朝有个约会】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章〗地址https://wap.xbqg9.net/4/4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