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跟朕谈条件的,没一个好下场(2/3)

经过一年的时间,将并州军团的数量,扩增至了三万左右。

而当年颜良灭南匈奴五部,尚有不少零星的部众,并未聚集于汾阳一带,司马懿至晋阳后,便以为部族报仇为名,收拢了许多匈奴骑兵。

经过一年的经营,司马懿的这支并州军团,已颇具规模。

邺城失陷未久,司马懿便接到了刘备从巨鹿发来的圣旨,命他分并州之军,往巨鹿增防。

司马懿收到刘备的圣旨后,却如张飞一样,以各种的借口,据不发兵。

而刘备的圣旨刚到不久,伊籍就带着颜良招降的“诚意”,抵达了并州州治所在的晋阳城。

司马懿并没有回拒伊籍,而是宾客之礼,接见了伊籍。

伊籍遂将颜良的招降文书,转交给了司马懿,并不吝惜言辞,口若悬河的对司马懿进行了一番说降。

司马懿并没有当场拒绝伊籍,但也没有答应,而是将伊籍送入馆舍,吩咐厚待。

随后,司马懿便将自己的兄长司马朗叫来,共同商议这伊籍招降之事。

“仲达啊,你没有当场拒绝那伊籍,莫非是动了归降颜良之心?”司马朗疑道。

司马懿却只淡淡一笑:“只要我们司马家的利益能得到保障,效忠于谁,其实都不重要。”

司马朗沉默了下来,似乎为司马懿的冷静和“趋利姓”,感到有些震惊。

沉思了半晌,司马朗叹道:“而今邺城已失,刘氏形势窘迫,似乎已难挽回败局,既是如此,咱们司马懿确实没必要陪着刘氏殉葬。”

见得兄长能够想通,司马懿面露一丝微笑,表示了欣慰。

“可是,既是汉国覆灭,大楚一统天下已成定局,仲达你何不干脆当场就答应了那伊籍,以并州归降于大楚,也算立了一件献降大功,将来我们司马家在楚国中,也会有立足之地。”

听得司马朗之言,司马懿眉头微微一凝:“兄长啊,凭你我这一代司马氏的才华,再加上咱们的献降之功,于楚国中立足,自然不成问题,但兄长想想,若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司马朗就愣住了,却未想到自家弟弟想的那么深远,一时不知司马懿什么意思。

“咱们司马家在汉国中,凭着咱们世家豪门的身份,依九品官人制,可世世代代,永世为官。”

“可楚国呢,楚国的科举之制,却是唯才是用,倘若咱们司马懿,某一代中资质平庸,人才凋零,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司马家岂非就此被逐出官场,司马家的利益,又将拿什么来保护?”

司马懿的一番话,把司马朗是问得心惊胆战,此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弟弟,到底在担心什么。

其实,司马家与颜良,并无任何恩怨,司马家真正的敌人,乃是颜良实施的那套科举选官制。

或者说,这套制度,不仅仅是司马家的敌人,更是世族豪强们的敌人。

司马家乃河北世族的代表,当然不仅仅要为司马家,同时也要为世族的利益设想。

“仲达言之有理,楚国一曰不废科举制,对咱们司马家就是一曰的威胁,降与不降,确实该当慎重考虑。”想通了的司马朗,自然是赞同弟弟的意思。

可转念一想,司马朗又眉头一皱,“可是眼下的汉国的覆灭已成定局,咱们就算不降楚,那颜良灭了刘氏后,必然也会转而来攻并州,那时的咱们,除了归降,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司马懿却冷笑一声:“颜良势力虽盛,但从去岁至今,两场围城苦战,相信也元气大损,他想速灭刘氏,也非易事。那颜良之所以派人来说降咱们,相信正是想利用我们的归降,速平河北。既然颜良有此心思,咱们便有了和他讨价还价的余地。”

讨价还价?

司马朗一愣,不禁又面露茫然为。

司马懿的嘴角处,却掠起了一丝狡诈的诡笑。

……

数天后,伊籍离开晋阳,归往了邺城。

伊籍的回归,带回了司马懿,对于颜良招降的回复。

令人欣慰的是,司马懿并没有拒绝归降,相反,他还对降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但颜良不爽的却是,司马懿对归降,还开出了一个条件。

“天下间,敢跟朕谈条件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朕倒想听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暴君颜良】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百七十章 跟朕谈条件的,没一个好下场〗地址https://wap.xbqg9.net/4/445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