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食色,性也(1/2)

接了献帝,收了粮食,现在的曹操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打人了。

展开东汉地图,曹操不禁大吃一惊,发现自己在一个包围圈里:东面的徐州吕布,北边的冀州袁绍,南面的荆州刘表,时刻撞击着曹操的内心。可谓,十面埋伏,八方受敌。

然而,固然如此危险,曹操的心理还是有底的:吕布现在刚登徐州牧,和刘备玩暗战,可以肯定没有力气来攻打自己。北边的袁绍此时正与公孙瓒纠缠不休,南边的刘表又与孙策对抗。西面,曹操已经委派了钟繇去镇守。现在,正是进攻好时节。

手下不解:难道趁乱去攻打袁绍?

曹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是张绣。

张绣,今甘肃人。其少时为县吏,为友报仇,手刃数人。于是,本县之人都认为此人讲义气,够哥们,道上的人都亲切的称他为:小张哥。

他的叔父是张济,为董卓手下猛将。后,董卓死,凉州军散伙。为了让自己的士兵不被饿死,张济便率军去荆州求食。不幸的是,被刘表手下杀死。随后,张济的军队就归张绣主管。

刘表听闻此事,不仅责怪手下做事鲁莽,而且还给张济送去了吊唁,并且安排张绣驻军宛城。此事一出,张绣部队感激涕零,认为遇到了明主。

而他们驻扎的宛城,距离曹操屯田的地方只有三百多里。为了报效刘表,张绣曾多次命令军队前去骚扰曹操。采取的战术是游击:打了就跑,从不恋战。曹操烦不胜烦,因此,为了能吃到干净的食物,必须把张绣这只苍蝇拍死。那个食物,便是宛城后面的荆州。

说走咱就走,曹操命令军队开拔。目标:宛城!

曹操绝对想不到,宛城这个地方,让自己失去了三个人。

我在前文说过,张绣的叔父叫做张济,张济是董卓的手下。前文也说过,有一个谋士到了张绣军队。是的,贾诩曾跟张济熟络,而今来到张绣帐下,自然被张绣当做亲人一般。况,张绣此人不善谋略,而这正是贾诩的长处。因此,张绣不仅态度恭请的以子侄辈分而论,并且对贾诩也是言听计从。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太白感慨与友人的怀才不遇,于是自我安慰道:与其争名逐利,不如相忘江湖。因此,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歌,也常常成为那些自喻怀才但却不遇之人,拿来宣泄自己对现世不满的最佳诗作。

这些人,认为自己身怀大才,有眼不识泰山的人常常围绕在自己身边,及其令他们讨厌。于是,翻遍史书,背下诗句,牢骚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但他们通常忘记了一个道理:怀才之人,如同怀孕之妇,不消时日,如何让他人看到?与其无所顾忌的骂遍诸人,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增长自己的内涵。

回到贾诩的身上,这首诗便是一统狗屁。可能以前的他还会常常抱怨,但自从来到张绣这里,他才发现,以前的埋怨,非常幼稚。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满足感,便是为人师,所言皆有人听。推而广之,对于一名谋士而言,最大的满足感莫过于自己侍奉的主公听从自己的计谋了。

因此,贾诩竭尽全力的保全张绣的实力,保全他的军队。

现在,曹操来了。

贾诩认为,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自己的实力跟曹操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他建议张绣投降曹操。张绣自然明晓其中利害,于是想主动投降曹操。贾诩不同意主动投降,理由只有一条:若是如此,曹操定然不会重视主公。以我之意,不如与其作战,将其打疼、打怕,而后归降。以此,方能委以主公重任!

不得不说,贾诩揣摩人心的能力简直达到了神一样的地步!然而,张绣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反正都是投降,若是与其打了再降,将来拉清单就麻烦了。于是摇摇头,率军主动降了曹操。

曹操听闻一愣:哦!没听错吧?随即满心欢喜的安排了张绣部队。

事情往往就坏在满心欢喜之上。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在兴奋的状态下,防范力度是能降到冰点之下的。而且,看这架势,张绣是真心投降。于是,曹操连张绣的军队也不收编了,直接开拔到了宛城。

我说过曹操的性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也就是说:他喜欢**做的事情。

人生更像是一次旅程。有的人还没开始,便宣告结束。有的人走到一半,便中途告别。陪伴我们走下去的人越来越少,噙泪的双眼渐渐模糊了前方的风景,远去的风景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最后的最后,只能独自躺在病榻上,享受着死神碾过自己一寸又一寸衰老的皮肤,任由时间这把利刀,将自己解剖成一幅干枯的漫画。以前种种的是非都成了此时嘲笑自己的因果,以前种种的关系,不过是白云深处的一丝黑线。到了那时方才知觉,成败得失不过是糊弄自己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夜,深沉的几乎让人绝望。而不远处的篝火,却是军人高声呐喊,这是在庆祝这次没有流血的战争,也是在欢呼自己可以多享受几天尚在人间的日子。对于这些军人来说,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懂得如何疼惜自己的生命,如何共享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风云录】最新更新章节〖第89章 食色,性也〗地址https://wap.xbqg9.net/4/41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