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赵云其人(1/2)

只是,于夫罗没想到,虽然东汉乱了,且乱得一塌糊涂,但东汉的将领们一直记得汉武帝狙杀匈奴后的一句话:

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更何况,您还亲自送上门来。

前面说过,曹操是没有多少爱国热情的,他像所有的政治家一家,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已。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人,当面对异族入侵的时候,依然表现出了应有的骨气。

当然了,于夫罗是想不明白这一点的。不是你们自己搞的内乱吗?我参合一脚没多大问题吧?

曹操用事实告诉他:有,还是很大的问题。

可若是直接打进于夫罗的部队,想来是很困难的。

首先,于夫罗已经和起义军会和,兵多将广。

其次,此时的于夫罗利用第一个的优势,斩获了多个州郡,声势浩大。

最次,曹操没多少兵马。

由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曹操用来对付于夫罗的几个手段。

一,向袁绍等人发出:自己告急,中原告急,中华告急的信件,不过想来,袁绍会轻声对曹操说:尔等自为之,本盟主恭候佳音。

二,曹操不用别人来救,自己可以实行蚕食政策。比如,今儿吞他几亩地,明儿吃他几头牲口,就是不动手,任他在城下骂街。不过,以曹操的性子来说,他是不会这么有耐心的。

三,求和。这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当时的中原环境早已混乱,自己虽然打了大胜仗,得了威名,但毕竟还是属于小军阀,若是跟于夫罗合兵一处,来个里外勾结,想不成功都难。

四,千古之谜。曹操就是硬将于夫罗打败了。

可,以上四种手段,除了第三种其余似乎都不靠谱,但是曹操又不想用靠谱的第三种手段,于是乎,他以前学到的书籍的帮助了他。

我说过,曹操在公元178年,因为妹夫的当人罪名,直接从议郎(希望您还记得)一撸到底,成了平民。只是,他没闲着,闲来无事他给一本书做了注释。

那本书我们都知道,叫做《孙子兵法》。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孙子兵法,胜战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而且,孙子同志一直强调,阴人是取得战争的不二法则。经过这么些年的战争经历,曹操早已滥熟于心。

于是,他名义上是去打黑山军的残敌,实际上是去攻打于夫罗。可怜于夫罗同志一心想着光复匈奴,自己却先“光负”了。

凯旋的曹操玩味着这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都么的激动人心啊。

只是没激动多久,一件事的发生让曹操的心岂止激动,简直是要爆棚!

这件事的主角就是将曹操推入火坑的刘岱。

这件事,还是怨刘岱自己。在介绍这件事之前,还是看看许久未见的刘备同志生活的怎样吧。

刘备兄的生活看起来似乎过的不错,只可惜,也就是似乎。

自从救了孔融之后,刘备的生活便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声名远播,再加上其喜欢摆家谱、有证据被人称为“刘皇叔”自然不在话下。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连车都爆胎。

可这些并没有改变刘备生活的本质。名声,毕竟只是身外之物,它只会为自己做事带来顺利,无关其他。

比如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陈登,就夸赞刘备:“雄姿杰出,有霸王之略”,然后,就没然后了..。。

两个字形容刘备,那就是:困顿。

所谓困顿,就是很狼狈,很潦倒。

这就是刘备现在的生活了:非常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非常多的人夸赞他的人品,甚至有人断言其能成就一番事业,可就是没人出面帮助他。

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自己的路要自己趟出来。

但不得不承认,名声是个非常奇怪的东西,虽然带着许多个人的偏见,可就是有那么多人相信。而对于刘备而言,两个人相信就行了。

第一个相信的帮助他打天下,第二个相信的送给他根据地。

帮助他打天下的那个人,最终因为一件好事的发生,而影响了自己整个的人生,以及在历史中的不正确形象。

送给他根据地的那个人,却也最终送掉了整个周边地区人民的性命。

这两个人,一个叫赵云,一个叫陶谦。

赵云,字子龙,真定人(今,正定人)。离开我的的家乡,驱车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到达赵云的故乡。

自小迷恋三国的我,每次经过赵云的故乡总是产生莫大的疑问:为什么这里游人这么少?为什么瞻仰赵云的人这么少?可,为什么偏偏赵云就是处于即很有名又很不有名的尴尬地位?

后来,我接触了很多教授,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一位好友的话,即刻点醒了我的神经——赵云有名就在于跟对了主子,没有名就在于,跟错了主子。

这似乎是句相互掐架的句子,可事实就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风云录】最新更新章节〖第49章 赵云其人〗地址https://wap.xbqg9.net/4/41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