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士族袁绍(2/2)
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说,亦即四代人都做过“三公”(司马、司空、司徒)的职位,本人也在三公之上(司隶校尉),有如此雄厚的家世,不牛的话于人于己都说不过去。
而袁绍的成名之处就在于,把社会上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全部召集到了自己的府上,当然有名无实混饭吃的也不少,只是袁绍毫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一个爱才的名声而已。许多人都说袁绍在装样子,其实你只要知道袁绍跟他弟弟的关系后,你就明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弟弟,不是一母同胞的。事实上,他俩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在史料可查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对于这个婢女所生的哥哥,袁术是持有反感态度的。
而袁绍之所以装出爱才的样子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气袁术的。是想告诉袁术,大家熟归熟,但你老说我是下贱的婢女所生,我一样告你诽谤啊。
但在这个混乱的夜晚,兄弟俩抛弃了以前的不愉快,一起发兵将那些玩权的太监们统统杀光。当然了,你要是认为这兄弟俩是想发扬“兄弟齐心,齐力断金”的风格,恐怕就太天真了,袁术急匆匆的杀入皇宫,是为了找一样东西。他认为,只要有了这样东西,不仅会光宗耀祖,也会把自己推向权利的巅峰——传国玉玺。
这件东西在问世以来,一直充满着各种传说。其实,他的本身价值并不高,人们看重的是他的政治价值。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有了这件东西,你才是正统,你才够资格做上那把龙椅。不管前面的汉武,还是后来的唐宗宋祖,以及我们的草根皇帝朱元璋,都想得到这件玉玺,以示正统。其实,也就是自己骗骗自己,当然,他们的目的是想骗别人。
有了这种政治信仰做后盾,袁术要想尽快做到皇位,只能靠传国玉玺了。可惜,有人比他更知道玉玺的重要性,那自然就是皇帝。
此时的皇帝等人被张让挟持着一路逃走,但所谓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好东西,所以张让就把救命稻草之一的何皇后分给了段珪,这兄弟好像不明白张让兄的意图,不过不用等明白了,因为尚书卢植追过来了。
刚刚还认为有了救命稻草的段珪,被追上来的卢尚书一顿乱砍,就此名归西天。卢植追赶皇帝不及,只得仰天叹气,其实不用,因为很快就有人拦截住张让了。
虽然身为太监这类特殊人群,不过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张让还算是个人,因此为了活命,张让逃离洛阳后,决定直奔北邙,事实证明,这是他丢命的开始。
很快,河南方面派出的人拦住了张让的去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张让明白被逮住后,不是斩头示众,就是千刀万剐,反正是个死,那就做一次男人吧。于是,张让跳进了那条河。
自此,宦官集团全部肃清。
这边算是保住了皇帝的性命,暂时平息了屠杀。而洛阳方面却还在进行着杀戮,具体说来,是何进的家丁跟何进的兄弟,何苗进行着厮杀。
说起来,这是何苗自找苦吃的结果。原本平安从宫中逃出生天的何苗,回家后就组织家丁准备杀个回马枪,却不料半路被何进的家丁拦住了。而何进的家丁认定何进是因为何苗被杀的,于是还不等何苗做出解释,就把他杀了。
何氏已经没人,就算何太后重新执政,也不再存在外戚专权的问题。宦官、外戚这两个在东汉朝斗了一辈子的集团,最终化为乌有。因为,历史的车轮,岂止是两个螳臂就能阻挡的?
既然没了宦官和外戚,那么历史只能从新找人弥补,于是中国第一个杀进历史舞台的人,来到了京城,我们都知道,他就是董卓。
而曹操兄在经历此番腥风血雨后,也终于明白,要抵达顶峰,靠仁义道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每一个被历史承认的人,都是被历史赋予了一把利剑,用来斩杀阻挡自己脚步的人!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三国风云录】最新更新章节〖第21章 士族袁绍〗地址https://wap.xbqg9.net/4/41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