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史如虎(2/2)

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因为皇帝继位的时候年龄小,没办法掌握朝政,所以一般都由其母代为执政,所以安排的都是自家人。而随着皇帝年龄的增长,对权利越来越渴望的时候,他悲观的发现,自己的亲戚其实都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们不愿意把权利交出来。这就不够意思了,怎么说也是自家亲戚,该是我的你就还给我嘛。可是这些亲戚明显没有还的意思,既然这样,那也只能抢了。于是,宦官出现了。

其实,宦官之前叫做太监,他们之所以成为了宦官,是因为他们有了权利。当这些人妖成功的帮助皇帝得到皇位的时候,面对尽心尽力的伙伴,皇帝自然不会亏待,要钱的给钱,要权的给权(赐官),所以,实际上,皇帝一直是傀儡,小时候听皇后的,长大了还得被宦官蒙骗。而这些人妖心里是比较变态的,他们不仅贪污受贿,还得顺手整人。所以有些人看不下去了,终于在汉恒帝延熹九年,发动了对宦官的猛烈抨击,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党人”。

其实,这是由官僚和儒生组成的一支朋党。他们的领袖分别是官僚的李膺和太学的郭泰,他们联合起来一起上书皇帝,要求撤除这些为祸人间的妖孽。但,他们失败了,因为皇帝压根就不听他们的。于是造成了“党锢之祸”。

在很多人印象中,官僚集团代表着正义,因为他们认为宦官集团是为祸国家的始作俑者,他们是对的,正确的,只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宦官集团是错的,不对的。其实,这也正是官僚集团失败的这正原因——强大,强大到自以为能无往不胜。

在这个世界上的历史中,有很多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其实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谜团等惹人遐想的词汇。而我要说的官僚最终失败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你看历史记载中,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胜利者,但偏偏就失败了。

这里介绍一下官僚是怎么回事。

官僚,是世代为官的世家大族,他们不仅垄断了当官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财力雄厚,政治力量强大到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步。比方说我们将要介绍的袁绍先生,他的家庭就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什么都还没做,就推选他当联军盟主的位子,可见其实力。而在当时,这种政治力量直接影响着朝局的发展。

所以,这些人是看不上这群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妖。他们自称“清流”而那些太监们就是“浊流”,真是,看不上就看不上,非得在名字上也占个便宜,当时的太监们就是这么想的。

诚然,太监是个不完美的男人,但毕竟是个人,而人都是有自尊的。你可以侮辱我是个残疾人,但你不能侮辱的人格啊!还到处去标榜,这就不地道了。然而此时的宦官们还没有找到政治党人的借口,但令他们惊喜的是,党人竟然自己送了一个口实给他们。

一些实在人认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不如直接上书皇帝,而这种行为只能用找死来形容。宦官们正发愁没地方找借口整治这些成天骂自己的人,没想到自己送上门了,那么,你要成仁,我也只能把你“杀身”了。

于是,第一次“党锢之祸”开始了。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了,那皇帝怎么会听这些宦官的?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吧,恒帝同志你就不要站起来了。

说起来,还是因为党人太过强大,强大到目空一切。在所有上书弹劾的奏章中,有一个叫做李云的人说的最狠,他的奏章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是帝欲不谛乎?”这句话的翻译如下:你是皇帝,难道不想听道理吗?这就不对了,怎么能骂皇帝皇帝不懂道理呢?要知道,历史上不想听道理的皇帝都是“纣王”之类的昏君啊,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汉恒帝那颗本来就不坚强的心。所以不幸,李云成为了党争的第一个牺牲品,当然不是最后一个。

这才开始了第一次“党锢之祸”,想来这一次留给皇帝以及宦官们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达成了一致:永远不能让官僚抬起头。随后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党锢之祸”。

其实我们回过头里看看,除了是宦官和皇帝混账造成的党人不幸之外,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小觑,所以这件事情告诉同学们,无论你取得怎样的成功,一定要记住低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低调了,你才能随时高调。

这次斗争的历史意义就不说了,因为那是写给学生看的,但这次事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的影响力一直到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末年,没错,就是明末的东林党和当时的宦官之争。

好了,各位同学,关于党争的历史课,就上到这里,因为何进同志他们还等着我继续写他们的故事。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三国风云录】最新更新章节〖第19章 史如虎〗地址https://wap.xbqg9.net/4/41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