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下)(2/2)
百官,让祢衡击鼓为乐。
祢衡倒也欣然接受,他自知,前些日子辱骂曹操的话,肯定传到了朝廷里,这是曹操在挟击报复自己呢。但无所谓,以自己的智慧,曹操怎么能唬得了我呢?
击鼓需要换上专门的装束,祢衡的计划就是,在换装束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换。他们看惯了美人的身体,估摸着是头一次看男人的身体,到时候看他们窘迫不爽的表情,想想都让人爽。
果不然,祢衡当着众人脱光衣服后,众人满脸愕然,小声嘀咕道:此人也真是不讲究,我等又无龙阳之癖,看他身体作甚!
曹操也差点按捺不住小暴脾气,想要发飙。但他终究忍住了,因为他也是文人,他太熟悉这帮文人的小九九了。无非是想要出名嘛,无非是想仗着被我曹操杀掉的由头,来达到青史留名的目的嘛!
哼,老子偏不!
很快,祢衡接到了调任令,让他去荆州刘表处??小住几日。
刘表也喜欢有才之人,早就从许都传来的消息里,对祢衡心痒已久了。因此,他打算好好跟祢衡相处。
结果很不幸,祢衡很强,很霸道,经常有事没事的数落刘表。
刘表也想杀掉这厮解恨,可想了想,忽然明白了曹操的用意。你曹操真够卑鄙的,自己不想背负杀才的恶名,让我刘表背负?我才没这么傻,上你的当呢!于是,不久之后,祢衡又被调往黄祖处。
转来转去,转到了粗人黄祖的手里。
按理说,普通人不遭人待见,应该认真反思才对。可这里的普通人,指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不是祢衡。
黄祖虽然是个粗人,可对待知识分子,是极其用心的。具体表现为,喝酒之前,我听你的,喝酒之后,你听我的。不听?好办,让刀棍教训你。
很不幸,在一次设宴群臣的时候,祢衡开始挖苦黄祖。挖苦来挖苦去,黄祖不乐意了,说:“正平君,能否消消火,你我共饮一杯?”
祢衡刻薄道:“跟你说?你不过一个老头子,又不是老子,知识人说话,你听的懂吗?”
这句话太伤人心了,本来嘛,武将天生就有自卑感,祢衡偏偏往人家伤口撒盐,这不是作死吗?
于是黄祖也不忍耐了,干脆撕破脸:“拉下去,给我打!”
祢衡一听,骂道:“你竟然打我?你竟敢打我?知我为何人?我乃祢衡,世间少有之大才!你竟敢打我?我..。。我...我死给你看!”
黄祖当时喝了些酒,精神有些亢奋,面对祢衡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拙劣演技,也不在乎什么人才不人才了,下令道:“给他刀,让他死!”
就是这一句,让黄祖背上了一辈子的骂名。
很多人都在说,黄祖果然是一介武夫,一个粗人,不懂得怜香惜玉,只知道打打杀杀。呸!唾弃他!
但正如我前文所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孔融。在他的规划里,祢衡应该被曹操杀掉,然后他率领一帮文人,站出来替祢衡叫屈,对曹操开始大范围攻击,占领舆论制高点,以此消灭曹操的精神力量。
然而,对于这一切,当事人祢衡压根儿就不知道。
在编剧孔融的这部大片中,祢衡自始至终都是一名丑角儿。但却因为文人的身份,让他获得了较为正面的??形象。
也就是说,我们如今的认为,不过是有人强制性的灌输给我们。那帮人,就是文人。
一切问题,就此迎刃而解。祢衡的被杀,不应该引起轰动才对,可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跳出来给他叫屈,说他被杀的冤枉。
为什么?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让子弹飞》
他们打着替死人叫屈,替死人正名的名义,不过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别惹我们文人,否则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你看黄祖,你看曹操,你看刘表。嘿,小心点吧。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因言获罪的文人。臂如,屈原啦、李煜啦、解缙啦这些。他们为何而死?固然有众多外部原因,如帝王不容谏言,同行彼此打压。但追根揭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的内部原因。
我不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我理解他们的心态。在我的心底,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愿景:此后的文人对待文学的态度,必须是严苛的、精髓的、务实的。他们不拒绝新鲜文风的成型,也不彼此相轻,更不会参与自己不熟悉的政治生活。他们通达、温暖、谦恭、俭让,而不是阴险、狡诈、自负、狂妄。
但我知,我一直知,这永远是愿景。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三国风云录】最新更新章节〖第135章 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下)〗地址https://wap.xbqg9.net/4/414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