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南京,太平:告诉他本将军挺好的(2)(2/3)
帝狐疑看了看刘光仁。
“东北水师,不管怎么说,也是我大汉帝国水师的一部分,守土有责,这是他们的本分。”刘光仁没有正面回答和清的约定,躬身说道。
“好吧!你们要策划好,打一场有准备之战,东南军的水师就那么些家当,不能亏了本。”犹豫片刻,皇帝同意点点头,但还是叮嘱一句:“但在朕最后的命令到达前,不准你东南军水师擅自行动!””诺!”刘光仁迟疑了一下,但还是领命躬身而退,这洛阳到南京,千里迢迢,若是等皇帝的命令,那可要贻误战机了。
皇帝也不笨,当然知道这里面有清和东南军联手的因素,他也不是彻彻底底的昏君,一致对外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但心里,总是有那么点个人恩怨在里面,挥之不去——
刘光仁走后,王介甫求见。
“王尚书找朕有事?”皇帝沉声问道,语气格外客气,王介甫毕竟是他的外公。
“启禀皇上,臣有一个建议,请皇上定夺。”王介甫躬身道。
“王尚书有话请讲。”皇帝微微点点头。
“臣想变法!”王介甫缓缓说道,虽然他后来也知道,所谓的朝鲜王水月,就是东北的清,但清提出的变法建议确实是目前解决大汉帝国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虽然有些困难,可不变法,大汉帝国就会没落的更快,变法则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内心斗争一段时间,还是把清提出的想法完善了一下,前来向皇帝沉弊利害。
“变法?!如何变啊?”皇帝来了兴趣。
“前几年,先帝两次南征西蜀,国力空虚,目前东北方面,日渐羽翼丰满,若是原不变革,早晚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所以臣想对大汉帝国,实行全面改革,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臣建议皇帝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王介甫明显早有准备,滔滔不绝介绍道:
“臣认为,我大汉目前,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百姓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百姓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具体几个新的法度:
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包括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军器监法
取士之法:包括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采用三舍法、惟才用人。
若是皇上励精图治,以大汉帝国原的雄厚底蕴,三年内,就会对东北形成压倒性优势,更别说西蜀、契丹了。”
“好!”皇帝饶有兴趣,听王介甫讲了一下午,赞同频频点头:“就按王尚书的意思办吧……”
“皇上圣明!”王介甫见皇帝支持,一脸兴奋道,“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晚上,永禄宫。
皇帝心事重重到了陈宣华的寝宫。
“皇上有心事?”陈宣华察言观色问道。
“唉!前两年父皇征了两次西蜀,大汉帝国的战力下降的厉害,今年,恐怕无力再征西蜀了,朕准备接纳外公王介甫的意见,实施变法……”皇帝叹口气道。
“变法好啊!不征西蜀,可以发展经济,稳定朝纲,做好准备,明年再南征西蜀不迟嘛。”陈宣华建议道,没想到广庆还是想有一番作为。
“嗯,不错!”皇帝微微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
“皇上,臣妾16岁就到了洛阳,现在整整8年了,若是皇上有时间,臣妾想,和皇上回江南看看——”陈宣华一边揉着皇帝的肩膀,一边撒娇道,“江南春天的景色,可比北方美多了。”
“噢?!”皇帝若有所思,正好今日,刘光仁请示出兵反击倭寇,不如就到南方走一趟,一是亲自督战,打胜了,还可以算自己一个功绩,顺便看看那太平,自己可是有小半年没见到太平公主了,心痒痒的……遂同意,“好!朕答应你,过两日就安排。”
“真的?!”陈宣华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皇帝竟然就答应了,她哪里知道,皇帝是因为想见另外一个女人?
“那今夜,你该如何感谢朕啊?”皇帝阴阴笑道。
“臣妾一定尽心服侍主子……”陈宣华缓缓跪下……
3月5日,简单准备了一下,皇帝带着陈宣华前往江南巡游。
尉迟敬德的禁军、刘成功的南大营、司马士及的右羽林等两万多人马和司马述、王青栋、赵铭科等大臣,随驾护送。
王介甫则留在京城,和朱高公、赵德芳等人,组织实施变法。
南方的春天来的早,越往南走,天气月潮湿温润,异常淅淅沥沥的小雨之后,小花、小草上,满是雨珠,春雨贵如油,百姓们已经开始忙着播种庄稼,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一路舟车劳顿,娇嫩的陈宣华哪受得了这个苦,行了几日,在皇帝怀里撒娇道:“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铁血丹心之大汉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245章南京,太平:告诉他本将军挺好的(2)〗地址https://wap.xbqg9.net/36/3669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