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灾**(2/3)

太过久了,过了发粮这一关,而眼下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轮到筹粮了,发粮好发,因为是把粮食发到百姓手里,而要粮却没那么简单,因为,那是要从富商手里把粮食要回来。确切的说,是从手里抢夺过来。

时间过的很快,而事情传的更快。李序然在河北河南两地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朝廷,到了朝廷的朝堂之上。

“启奏圣上,钦差大臣李序然在河北河南两地赈灾,目无朝廷章法,私自查办朝廷命官,听说,把一个四品知府还有两个县令都摘去了顶戴花翎。而且还调动了不少的将士。各县各府都闹得沸沸扬扬,官员和百姓们怨声载道。请皇上明察啊,他这个钦差应该撤掉,从新派人去”,说话的是富察鲁。他对两省的情况非常熟悉,但偏偏能做到颠倒黑白。

但是,比颠倒黑白更可耻的还有火上浇油,接下来要说话的佟尔璞就是这样的人。

佟尔璞接着富察鲁的话说道:“皇上,富中堂说的下官也听说了些,而下官还听说,这个李序然还从北沙调了两万多只马匹,并且他让当地的官员把马匹直接就杀了,说是什么阴干之后再运到灾区。在河北河南两地。李序然更是对将士们任意调遣,一次调动的兵力就有一万之多。”这时,底下的官员们窃窃私语。为官者都知道,这个时代,擅自调兵或者染指军队,是一件很敏感的事,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佟尔璞真可谓是阴险毒辣,他抓住了这一点。而且是在富察鲁之后说的,他巧妙的抓住了北沙的军马和河北河南两地提督府的将士。很快就引起了皇上的警觉,看到皇上敏感的样子,佟尔璞继续说道:皇上,臣随愚笨,但李序然依旧在离开北沙不是征北元帅,还私自调动马匹,到了灾区,首先想到的是依旧是兵马,区区赈灾,何须要调动兵马。他无非就是想向大家说明,他虽不是元帅了,但随时可以调动兵马,哪怕他是征北元帅,也敢调动河北河南的兵马。皇上啊,这件事,令人害怕啊,担忧啊。

佟尔璞像个唱戏的人一样在那里表现着,不过,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主意和决断力的皇上来说,这还真的有些效果

看着佟尔璞和富察鲁得意的样子,还有皇上犹豫的举动,而一些大臣们的赞同之声,杨再兴觉得必须要说话了。

“启奏皇上,两位中堂大人的话,微臣实不敢苟同。李中堂查办官员的事,微臣也知道,但这些官都是贪官,而那个尹州知府更是杀*民,这都是证据的,皇上可以随时传人问话,李中堂通过吏部来办的,也符合程序。

而至于北沙的马匹,那都是些老马和受伤的马匹,李中堂之所以要把马肉晾干运到灾区,是因为那些马匹无法走长途,这都是为了解决灾民的亟需啊。

他在河南河北是调兵了,臣协助管着兵部知道这件事,两省的提督都向臣禀报过了,那些将士都是去看守粮食的,土匪、灾民遍地都是,如果不出动军士,那些粮食可能就是厮杀和抢夺的对象,那将是一场更大劫难,至于说查办官员,两位中堂大人,难道忘了那些地方官贪污渎职的事了吗?不用特殊手段能管得住他们吗?”。

这时,皇上的脸色好了很多,他觉得杨再兴的话更有道理,尽管他在金銮殿,但他也知道,李序然直接把粮食发到百姓手里,又从各地弄到了马肉,那百姓就不会暂时饿肚子,不饿肚子就不会到处流窜,那也就不会闹事,他要的就是不要百姓闹事,一旦闹得厉害,他的江山就坐不稳。

杨再兴之后,秦章和周勇也站了出来,这两位都是北征的将军,他们知道李序然,自然也知道北沙的情况。于是他们向皇上解释到:“北沙征战多年,所以一些马匹老的不行了,还有一些马匹在征战中受伤,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了,就是李序然不动,这些马匹也会被杀掉,北沙现在人强马壮,自然没人对这些马感兴趣,那就只会被白白浪费掉了。

而秦章和周勇没有再多说,因为他们怕说的太多,反而会引来大家认为他们现在还只认李序然这个元帅的误解,到时就更麻烦了。

说道这里,皇上完全明白了,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下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圣旨,大意如下:

河北河南两地灾情严重,情况复杂,考虑到两地官员之压力,百姓之苦难,着钦差大臣李序然在两地的办差的时间延长至六个月,等到明年开春,可以播种后,百姓们看到地里种了庄稼,民心稳了,慌乱平了之后,李序然方可回京。

再次重申,李序然为钦差大臣,代天子行事,对两省的官员和朝廷事务有节制的权力,对赈灾事务有最高的决定权力,任何人不得变相阻挠和敷衍,违者严惩。

皇上这样做,是让李序然去安抚民心,是让他利用他多年地方官的经历去治理两地,为他真正的排忧解难。

但,皇上毕竟是皇上,在圣旨的最后,加了这样一句:“”当然,各级官员在不影响和干扰的前提之下,也可以对赈灾之事提出建议,但,必须要有证据,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者严惩,望众官员以朝廷的赈灾大计为重,从大局出发,办好各自的差事。

经过多年的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清朝当大官】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灾**〗地址https://wap.xbqg9.net/35/3551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