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郡县制(1/2)
醉香楼的包厢内,王国的最高统治者,与鷇音子相隔一道屏风的对视,猜测着彼此的内心,是何种的思绪。鷇音子双眼微眯,看着屏风背后的人影,道:“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呢?入朝为官,还是为你献计献策。”
“让你入朝为官,只从你刚才的一番话来看,怕是不可能了。”
鷇音子嘴角一笑,折扇轻摇几下,道:“但我的计策,可是珍贵的,你确定想要。”
“当然,出你的筹码吧。”
鷇音子吩咐缇妮娅摊开地图,单手一指,道:“王都东方,海澜斯克山脉,归我。”
“哦,要价不低,可以,出你的计策吧。”
“痛快。”鷇音子见当朝王上如此爽快,也是心中来了兴致,“懂得取舍之道,陛下也是妙人也。不废话了,当今天下,而至整个大陆,都在沿用一套分封制度,这是自上古时期便沿袭至今的一种制度。但陛下你要知道,要想成大事,特别是军国大事,就要有所变革,而这种变革才是超越本就存在的旧制度,优越性的超前资本。”
“变革,怎么变,又要怎样革。”
鷇音子背倚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道:“现在的制度,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不是掌握在王国的手中,而是掌握在那些世袭贵族的手上。虽然分封贵族是一种巩固王国的手段,但陛下你要知道,一代二代可能有血缘关系,可能有分封恩情,但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一代的更迭而变得稀薄,从而脱离王国的控制,而这些也就成了王国之外的资源分割者。”
“话虽如此,但又不得不为,这是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制度,得到大陆各国认可的制度。要想打破,你有更好的方案吗?”
鷇音子稳如泰山,似是在有把握,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既然出这番话,自然有更好的制度,来代替时代的轮换。”
“洗耳恭听。”
“我的制度乃是郡县制,中央总揽大权,地方设立州、郡、县三级网络,将王国的力量与资源统筹到一起。地方官员由中央派遣,阻断了城主大权有一个家族,或是一个利益集群所掌握。这样能领中央更好的管理下方,调动资源。”
“请君细。”
鷇音子端起果饮咪了一口,接着道:“除中央外,地方最大的行政大为为州,设刺史一人,总领政事。司马一人,掌管军事。长史一人,管理刑法。别驾一人,管理州以下的官员。这样,便把一个地方的军政刑法,官员调动分开来,避免了一家独大的弊端。州以下设若干个郡,一郡之长名为太守,其次为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或者州里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成为“道”。县级一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传递的“亭”。其下为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另设县丞,主薄等官职,管理政财、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的工作进行考察。郡与州的官员也是同样。”
“一套完善的官员制度,不止有地方,还有中枢,不知有何高见。”
鷇音子闻言呵呵一笑,道:“高见倒是没有,意见倒是有几条。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及侍郎,此为三省六部制。另设监察御史台,又可称为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负责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分工明确,设置精细,你倒是费了一番心思。”
鷇音子握扇的手微微一压,谦虚道:“过谦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牵连甚广。这其中便有新的官服制度,我的意思是所有的官员皆分为一到九品,从补副职。百官常服为圆领袍服,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
“哈,连服装都设计好了,看来你也是有备而来。”
“我虽然不想入朝堂,但也理应为这个王国出一份力。”鷇音子面不改色的道:“而这些,便是我能为这个王国,所能做的一份心力,只此而已。”
“让后你便不问事事,闲云野鹤了吗?”
鷇音子闻言苦笑一声,道:“命运的纠缠,哪是这般容易割断的,我所做的只是最大限度的找寻两者的平衡而已。”
“嗯,那你继续吧。”
“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科(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鷇音大道】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一章:郡县制〗地址https://wap.xbqg9.net/35/35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