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节 赵云桂阳遇同乡(2/3)

的智力就没这么走运了,仅为33;审起案子来往往绞尽脑汁,和吴凡的效率远远不能相比。

正在愁眉不展之际,卫兵突然气喘吁吁地跑到正殿上,赵范正要斥责卫兵打了自己的思路,没等他开口,卫兵已是抢先道:

“启禀大人,宫城外有一将军,自称是吴凡派来的使者求见”

赵范一听“吴凡”两字,心中一慌,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卷宗上。再一听后面还有“使者”两字,赵范这才稍稍镇定下来,一边拾起笔一边想了一想,问道:

“那使者带了多少人?其姓氏名谁?”

卫兵窘了一下,如实回道:

“回大人,那使者仅只身一人。至于其姓名,属下一时匆忙,忘了询问。”

赵范一听,有些气恼,不过对于吴凡派来的使者他可不敢怠慢,万一把吴凡给惹恼了,自己只在或早或晚间肯定人头不保。对于荆南四郡联军的实力,他自己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只是一群杂牌军而已,如何抗拒得了吴凡手下五十余万,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二次转职的主力部队?

由此,赵范只得对卫兵道:

“还在这愣着干什么?快叫那使者进来”

卫兵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跑出殿去。赵范在后面又急忙叫住他道:

“等等,别忘了把这个将军的武器收管起来,说话的时候要客气一点,千万别把他惹恼了。”

卫兵再应一声,快步跑出殿去。

而赵范则将桌案上堆得厚厚的卷宗全部搬到桌下,显得自己治政井井有条,并无杂案堆陈。又站起身,对照着铜镜好好整拾了一下衣冠,随后才正襟危坐在主座之上,等着使者到来。

下一刻,赵云步履稳健地来到正殿之上,与赵范见过礼后,二人分宾主落座。

寒喧了一阵,赵范就问赵云姓名,这个问题不搞明白,赵范今天连觉都睡不着。听赵云自报姓名后,赵范先是一怔,继而惊讶道:

“阁下就是曾经只身闯入曹军五十万大军的赵云赵子龙将军?”

吴凡手下这支主力部队,其战力早已经天下闻名。赵云敢单人独骑闯进这五十万大军之中,虽然结果和历史上并不相同,没有上演七进七出这样夸张的传奇经历,但仅凭这份勇气也足以让世人为之动容。

仍况,赵云最终是败在吴凡手下,除了吴凡之外,其它曹军武将无人能敌。而吴凡此时已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由此,赵云虽败犹荣。

赵云有些赧颜地道:

“没错,当年之莽夫正是在下。不过,若非吴都督手下留情,云今日已不会坐在这里。”

赵云这话说得很谦虚。不过,赵范却没心思去品味赵云的谦虚之意,连忙向赵云拱手道:

“早闻赵将军之名,如雷贯耳,恨不能相见。未想今日却与赵将军面对面促膝长谈,此真乃范之福也”

不等赵云回应,赵范紧接着又道:

“子龙,你大概还不知道吧?我也是常山正定人,你我本是同乡啊此处桂阳,距离常山正定数千里之遥,你我却于这里相见,此机缘真乃天意也”

现代流行词里有句话,叫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赵云和赵范虽然还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此时二人的欣喜之情却是不言而喻的。

赵云听赵范这么一说,也是十分地惊喜,对于赵范随后提出的酒宴邀请,赵云自然不会拒绝,二人欣然赴宴。

酒过三巡,二人的拘促渐渐放开,话题开始多了起来,谈天说地,相叙甚欢。期间赵云一直在寻思着怎么向赵范开口说起劝降的事,却见赵范心情极佳,和自己说起乡间旧事,趣闻,滔滔不绝。

赵云不忍心打破此时的气氛,因此一直压着这个想法。

又喝了一阵后,赵范急,与赵云告辞后,起身出大堂赶往厕所。

入厕完毕,回返大堂的途中,赵范无意中看到其嫂子樊氏,正在其居住的厢房里做nv红。这樊氏论起姿è也是一个极美的nv子,由于赵范的哥哥早亡,便一直居住在赵范的府上,已经守寡三年。

赵范看到樊氏,心中就是一动,有了一个想法。转而就快步往大堂而来。

将到大堂的时候,却是遇到自己的手下僚将鲍隆和陈应二人,将他拦住,拽到一边。

这鲍隆和陈应是赵范手下仅有的两名僚属,与赵范的关系相当不错。要不是这两人的能力实在是差了点,也不至于现在还只是校尉的职务。

这二人今天刚刚在军营执行完训练任务,回到宫城正殿,赵范却不在殿上。问从事文官,才知赵范宴请一名曹军使者,此时正在太守府内,因此这二人急忙赶来。

鲍隆将赵范拽到屋角一边后,就急急地问道:

“大人,这曹军使者是谁?来我们桂阳所为何事?”

陈应则想了想道:

“我们四郡联军与曹军多次ji锋,均无胜绩。曹军志在天下,这使者恐怕是为劝降我军而来的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横行在超级三国志】最新更新章节〖第260节 赵云桂阳遇同乡〗地址https://wap.xbqg9.net/31/3180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