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转战山东 一(1/2)
就在李太平率着四营的兵马纵横陕北晋西南时,孙治却在河南汝宁府的府城汝阳苦苦支撑着。
时间回到华兴五年十一月,当孙治在安陆城决战失败后,便将湖北黄州府的人马连同当地丁壮一起带回了信阳。摄于湖北鞑子的势力,孙治准备放弃黄州府的地盘了。
只是湖北兵马没有追击,不过湖广总督罗绣锦却致函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马国柱。于是,马国柱调派河南绿营兵三万大军征讨信阳。
鞑子一路势如破竹,顺手扫平了光州一营残余的势力,逼降了一营之中地主阶级组成的白派,将训导官马顺福明正典刑,然后又一路向信阳杀来。在将信阳附近几个二营占据的县城攻下后,兵临信阳城下。
大兵来袭,孙治没有弃城而逃,而是困守信阳。鞑子将信阳城里外团团包围,攻城战足足打了一个月,双方伤亡惨重。
这一点孙治就和李太平不一样了,出身决定了性格。
孙治是杀猪匠出身,性子狠戾,对到手的东西很难让出。当初从黄州府撤兵也是因为实在守不住了,如今全部兵力困守信阳,孙治自然不能放弃。
而李太平却是猎户,性子沉稳,明晓得失。对于李太平来说打仗就像狩猎一般,也要计算双方力量对比,实力不济时也要选择放弃。既然此地打不过猛兽,那不如换一个地方去,说不定还能打一个野鸡什么的。
所以,孙治的性格注定不会像李太平那样,能有大毅力的离开老巢另起炉灶,他心中还是存有侥幸。
当然,毅力坚定者也有大成就,英雄自古都是以成败论处的。
当孙治在信阳苦苦坚持了一个月后,鞑子的攻势竟然后继无力起来。
感觉到这一变化后,孙治心中大喜,他集中了全部的力量以破釜沉舟的姿态杀出城去,一股击溃了鞑子的兵马。
在审讯了被抓到的鞑子将领后,孙治得知北方大局有变,大同总兵姜瓖反正了。虽然大同离信阳千里之遥,但是姜瓖的反正却极大的影响了山西、陕西、直隶、河南、山东这几个省份,甚至还影响到了南方残明前线的战局。
在信阳被包围时,鞑子从全国抽调兵力,不仅从南方调回兵马,也从山东、河南抽掉了绿营兵。连包围信阳的队伍,鞑子也紧急的调走了近半人马,这也是孙治轻松击溃了鞑子包围圈的原因。在鞑子朝廷的眼里,区区一个团匪远远没有姜瓖反正来的影响大。
于是,趁此良机,孙治亲帅胜利之师横扫汝宁府,并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拿下了府城汝阳城。然后分兵袭取遂平县、西平县、新蔡县,连同已经拿下的确山县和正阳县,孙治第一次全据了汝宁府。
坐拥了一府之地,孙治心中豪情大发,手握数万兵马,治下万民臣服,这才是大丈夫。如此走一遭,人世间也算没白来一趟了。
只是好景不长,当马国柱得知自己派遣军队被击败,团匪乘势跳出了信阳,肆虐汝宁全府时,心中大怒的马国柱继续派遣精兵前来。这次他派出了总兵卜从善,以及中军副将朱运亨、副将杨捷等数员大将,带着两万战兵星夜驰骋的向河南汝宁府而去。
如此刚到手还没捂热的各个县城又纷纷易主,落入了鞑子的掌握之中,城中军民再次受到一番浩劫。
好在当初孙治心中也有了防备,为了避免之前鞑子进攻信阳时带来的损失。那时因为鞑子进攻迅速,许多团丁和财物都失陷在县城里没有带出来。所以,孙治将全府的物资都运往了汝阳城。各个县城只留下了能维持运转的物资,以及一个大队规模的守备部队。
在汝阳城中,孙治精编队伍,整兵顿武,严加操练。并且为了迎接鞑子的第二次围攻,孙治还打造了上千门松树炮。只是经过流贼、前明官兵以及鞑子轮番肆虐后的汝宁府实在太残破了。军械物资从上次击败鞑子围剿军中所获颇丰,但是粮食却非常紧缺,只够满城军民不足半年的消耗。这还是平时,若遇到战时,体力消耗大让粮食消耗也大,恐怕会不足三月的。
刚刚攻克汝阳城不足一月,孙治在加速消化几番战斗的成果。因为以往二营主要都是在汝宁府南部活动,虽然在汝宁府北部安插了人手,但是群众基础却不是那么的稳固。在汝阳城中,孙治没有在信阳城中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即使抄了大户,清理了府库,让全城的百姓都得了一些好处,但是孙治也感觉不到他们对自己全心全意的拥护,并且对自己对保安团还有一丝畏惧。当然,孙治清楚这些百姓最终都会拥护自己的,但却需要时间的沉淀。
除了加速收拢城中百姓的民心外,孙治也在迅速加强自己对俘虏的绿营兵的控制。如今,孙治的三万大军中就有七千是被俘虏的绿营兵。虽然孙治将游击以上的鞑子将领绑了起来,然后让这七千俘虏兵一人一刀的纳了投名状,最后又割了他们的小辫子。但是,孙治还是能感觉到七千绿营兵人心不稳。
七千绿营兵骚动不安也是正常,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给鞑子卖命好歹还算是官兵。可给这帮团匪卖命,自己那算什么?难道是匪军?
况且,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之誓死不降】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二章 转战山东 一〗地址https://wap.xbqg9.net/31/3151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