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赤子 (二 下)(3/4)
却完全掌握在红胡子那边,万一双方翻脸,浴盐的出产立刻会受到影响,
但是白音却不想让自家外甥太得意,果真换上了一股考校的味道,沉声说道:“沒了红胡子,我正好少了一个分红的,浴盐的配方虽然麻烦,但多找几些草药一样样试,我不信试不出配方來。”
“我觉得舅舅想要的,不只是一个盐场。”甥少爷孟和忽然换了个郑重地口气,低低的说道,“按说咱们草原上自从辛亥革命以來,既沒经历过军阀混战,也沒闹过什么大的灾荒,可咱们草原上普通百姓过的曰子,却和关里越差越远,难道大伙沒想过到底是因为什么,。”
话音落下,整个贵宾席登时变得一片寂静,所有幕僚都惊愕地将目光从场内的比赛总收回來,惊愕地望着甥少爷孟和,仿佛后者瞬间换了一个人般,
作为东蒙古草原上数得着的顶尖人才,他们当然看得到草原与关内地区之间那鸿沟般的差距,不用跟上海、天津和北平这些大城市比,即便是关内随便一座弹丸小县,繁华程度也远远将黑石寨甩在了身后,白音虽然贵为王爷,真正实力恐怕连关内一个规模稍大些的县城豪绅都比不上,更甭提个跟傅作义、韩复渠这些地方实力派平等论交,
这些年來 ,大伙在白音小王爷的带领下,想过无数办法试图改变现状,包括投靠张作霖父子以及主动向曰本人靠拢,可张作霖父子和曰本人,除了能给王府几条枪和派几名军事教官之外,其他能帮助到左旗的地方非常有限,反倒把大片大片最丰腴的草场占了去,令大伙想起來就为之扼腕,
“我一直认为,咱们蒙古人不比汉人笨,也不比曰本人笨,所以我在曰本留学时,从來不准许自己偷懒,学业上我自认为能不比同学落后太多,可我这些年來,我看到塞外和关内,和曰本之间的差距却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除了咱们王府内的人还能过点儿像样人之外,其他同胞的生活,连曰本人家里养的狗都比不上。”用力吸了一口气,小孟和勉强压制住心里的愤懑与沉痛,
包括白音在内,贵宾席上所有人都受到了影响,一个个面色变得非常凝重,不可否认,他们个个都有私心,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同样不可否认,他们都是蒙古族的精英,都不愿意看着自己同族一天天沉沦下去,最后无声无息地走向消亡,
“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我们大伙都听着呢。”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小王爷白音低声命令,
“是啊,孟和少爷,你见得多,跟我们说说,到底这都是为了什么,咱们蒙古人,真的就活该受一辈子穷么。”其他幕僚们也纷纷开口,像对待老师一样,认认真真地向比自己小了足足二十岁的孟和求教,
“是咱们的谋生方式跟不上时代了。”孟和竖起指,轻轻指向头顶的苍天,“千百年來,咱们蒙古人都靠游牧为生,活得好活得差,全靠头顶上的长生天,而长生天,其实是最靠不住的,关内一年至少有八个月能种菜种庄稼,而咱们这里只有六个半月暖和天气,万一來场雪灾,一整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甚至三四年都缓不过元气來。”
“嗯。”众幕僚们轻轻点头,恶劣的气候条件,的确是抑制草原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可除非全体蒙古人再像成吉思汗时代那样爆发一次,否则,根本沒法改变这种现状,而眼下已经是枪大炮时代,蒙古人在马背背上优势,早已荡然无存,想把生存地从关外迁徙到关内,无异于痴人说梦,
留洋归來的孟和,当然不是想鼓自己的舅舅去关内攻城略地,事实上,白音小王爷凭着麾下那几百私兵,也的确沒有入关争雄的资本,“之所以方圆一千里内以舅舅的乌旗叶特左旗最富,就是因为舅舅治下有一座金矿,生产方式与传统不同,不用看长生天的脸色吃饭,而曰本教你在这里开辟农场,把草原变成农田,却和传统方式沒什么区别,一样要靠天气吃饭,一样跟中原地区沒法比,人家中原可以轮换着种冬小麦和白菜萝卜,咱们的土地上,即便是曰本人的示范农场里,一样是除了荞麦和糜子外,其他作物都不能种,生长期稍微长一点儿的作物,沒等到收获,就活活给冻死了。”
这段话涉及到的新知识比较多,白音麾下的众幕僚们,花费了好长时间,才终于将其理解透彻,有人立刻领悟出一些端倪,抬起头,迟疑着问:“甥少爷,甥少爷是说,红胡子可以带给咱们,咱们与以前不一样的谋生方式,。”
“对。”孟和少爷用力点头,年青地脸上写满了激情,“你们甭看只是一个盐场,可它却是咱们草原上从來沒出现过的东西,包括曰本人,都沒想到,或者故意不想把咱们往这条路上领,眼下盐场规模不大,但是却已经让上百个人,不再靠长生天吃饭,而是靠在盐场里做工,只要咱们盐场在运转,他们就不愁饿肚子,无论外边是晴天,还是雪天,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烽烟尽处】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 赤子 (二 下)〗地址https://wap.xbqg9.net/31/31185/393.html